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丽娟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实施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经过不断探索,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在培养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下面谈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显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是点燃学生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温和的口吻、可亲的笑脸、满腔的热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愉快的教学情境,要让自己的微笑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吹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进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师生情感交融,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此外,语文教师还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天职首先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反,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一定不会好。
  首先,教师要有过硬的素质。“亲其师,信其道”,如学生对他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被他渊博的学识所折服,为他精湛的教学技巧所吸引,学生自然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进而使你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偶像。所以,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给自己“充电”,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其次,以情激趣。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是调控好自己的教学态度,要饱含真情,充满爱心,用温暖的情怀去融化他们,要竭尽全力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对待特殊生,更要以博爱宽厚之心理解他们,原谅他们,关心他们。只有用真诚友爱去感化他们,方可净化其心灵,规范其道德,陶冶其情操,方可使他们的心扉为你敞开。任何用命令强迫手段使其服从自己的做法都是心腹之患。所以,语文教师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学生,亲近关心学生,做到以情激趣,寓教于情,才能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使最佳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是一种持久性的心理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受用的”。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应当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优化引导,提供时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自身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周边的环境及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教学成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先学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认知基础,可采用下面几种自主的学习结构:迁移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扶放式――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课堂信息有效地引导,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由扶到放自主探究;尝试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不断尝试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当然,有效的课堂还有很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多种方法、策略的综合运用。
  
  三、读写结合,指导方法
  
  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1.坚持自主性阅读,熟读自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默读和快速读。要把讲析的时间省出来供学生读课文,力争让学生有时间多读几遍,使其在多读中悟情,在多读中明理,在多读中得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辐射结合,鼓励探究性阅读。由读向述、唱、画、演、问、比、思、写等方式辐射,并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读唱结合、读画结合、读演结合、读问结合、读思结合、读比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
  3.交叉结合,推进批判性阅读。单一运用一种方法未免显得枯燥,结合具体课文,根据需要,把各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在变化中去单调,组合中见新异。诸种方式的组合交叉、综合运用不是为了表面热闹,而是为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达到读得轻松、悟得迅速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改造原文的过程,而且也是阅读主体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学生读了一篇课文,不断摈弃旧的,吸收新的,每个学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汲取与扬弃中,重新树立对自我的信心,自觉地变换思维模式,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实践表明,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以学定教、发展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新、引导质疑、敏于点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陈官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8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