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评价机制上采用分层评价。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自主协作;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
  信息技术课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想比,应有更鲜明的特色。而惟有如此,才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验,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一、课前准备应用--设计任务,搭建平台
  要做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从整体把握好教材,设计好教学任务,要创设好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境。
  1、结合课程标准,整体把握教材
  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掌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操作技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这是课前准备的关键。但在设计任务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之母,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以便学生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
  目标性则。设计的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的目标和教材要求。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性能力。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要更好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可行性原则。设计的任务必须可行,要依据学情,把握量度,把握最近发展区,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协作能够完成。例如:在学习excel时,数据的求和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求自己某几次考试成绩的总分,对于掌握的好的同学还可以再设计任务,如比较哪一次考的比较理想,可以提醒同学排序。
  实用性原则。设计的任务要结合其它学科的学习,应用学科有机的整合,还应较多的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来设计任务。例如:在word学习中,学习美化文档一节时,可选一篇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为美化文档的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可罗列出日常生活中用过的或见过的作为任务。
  开放性原则。设计的任务要给学生留白,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电子表格排序时,可设计一个处理班级考试成绩排序的任务,其中,将多关键字排序及名次处理作为"留白",实现任务的开放与拓展。再如,word学习中,学习图片的环绕方式时,图片排列方式作为任务,将每一种方式用在什么情况下,作为"留白"实现任务开放,给学生充分的创造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课堂实施中的应用--自主协作,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2、协作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电脑水平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学习风格差异等等,故将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与较低的学生、学习风格和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协作学习小组,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优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差生的学习,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样化交流,通过这种交互、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三、课堂评价应用--分层评价,方式多样
  任务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完成任务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完成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评价应以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对新的知识和技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为标准,同时评价要特别鼓励。评价方式上,树立多元化的评价意识,对学生评价时,多一点辩证法少一形而上学;多一点研究思考少一点等待观望;多一点实践探索少一点空谈理论,持续的进行下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很强,创新空间广阔,想象力很丰富的一门课,要教好这门课,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多钻研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24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