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语文乐观学习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习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如何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方法有:一、创设情境,巧妙入题,诱发学习兴趣。二、建立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引导阅读,坚持实践,培养学习兴趣。四、课堂上恰当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小学生;语文;乐观学习;兴趣
  
  古人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如今单单传道,授业解惑就算是合格的老师吗?《新课程标准》指出:“现在的老师对学生不纯粹受之鱼、授之于渔,关键要激发调动学生打鱼的兴趣并创造性打鱼,这才算是合格的老师。”这说明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作为老师如何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那么,如何激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观点和做法:
  1.创设情境,巧妙入题,诱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理基础上开始的。如果教师采取别具一格的导入新课形式,就有可能成功地点燃学生兴趣之火。根据课文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1 音响法。用乐曲制造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然后设问:“同学们想知道这首歌曲是歌颂谁吗?”音乐造成悬念,疑问指示学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开始了学习。
  1.2 谜语法。用谜语开场,学生能从情境中接触新课。如教学《蜜蜂引路》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蜜蜂的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花丛中,授完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勤劳的小朋友。”富有情趣的谜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揭示内容法。教材中有的课文是写景的,文章所描写的事物学生不熟悉。可以采用挂图或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的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如教学《迎客松》,讲课前先挂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幅图,然后指导学生观图,最后叫学生看图说文。以景诱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课题切入法。课题对于课文内容来说是“眼睛”,是“窗口”,常常有较深的寓意。对这样的题材,可以采取教师设疑或学生质疑的做法,由课题直接引发问题。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以这样设疑:“大家去拜访过人吗?”“有没有遇到过主人不在家、结果没有见到而失望回来?”用这些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1.5 背景简介法。教材中不少课文写的是名人轶事,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从介绍名人事迹和时代背景入手,为学生突破疑难助力。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向学生介绍邓小平生平事迹和他突出贡献。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联系教师所作的简介,对课题和课文内容,就不会感到难于理解了。
  2.建立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知识多与少、先知与后知的差别,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密切师生之间的交往,建立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 要有耐心,等待学生进步。每一个人学习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要耐心等待。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困难。学生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一点一点地细致讲解写作知识,一篇又一篇地分析优秀范文,一遍又一遍地批改学生的习作。
  2.2 要有信心,倾听学生呼声。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适当调整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学得称心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3.引导阅读,坚持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 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那么,扩大课外阅读量,养成课外阅读习惯,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1 是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参加讲故事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童话故事《乌鸦和狐狸》、《蝉和狐狸》、《卖火柴的小女孩》,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名人司马光、王冕、毛泽东、霍金、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等。
  3.2 是用名人效应、名言名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经常向学生介绍孔子、司马迁、杜甫、王冕、李时珍、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雷锋、法布尔、霍金、富兰克林、诺贝尔等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3 鼓励同学扩大阅读面,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到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看书,借书,多样化地为他们创造阅读条件,也可在班中设立“图书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喜欢的好书放在“图书角”里供同学们一起欣赏,必须指出的是,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见到效果。
  3.4 丰富内容,开展活动,创造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主要靠直接兴趣指导行动。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这些内容组织到语文教学中。如小学生最喜欢做“老鹰抓小鸡”、“贴鼻子”等游戏,教师就精心策划,活动前要求同学们记住活动的全过程,观察同学的一言一行和表情。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并进行评议。学生玩得开心,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4.课堂上恰当的评价,能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我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评价方向、善待孩子的提问,使孩子在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提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知道,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乐于并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表达自己积极的反应,一味地光说好,具体好在哪里要指出来,如:“你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它对我很有帮助”,“从你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个方面对我们很重要”等等。也可以利用一些鼓励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些鼓励的手势等。。记得我们班有一位说话口齿不清的同学,平时由于害怕同学笑话,所以上课总是默默无闻,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他向同桌表达了想说的欲望,而他的同桌也悄悄地告诉了我,我及时鼓励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他的发音听起来很费力,但同学们还是很认真地听完他精彩的发言,我一个劲地鼓掌说:“你真了不起,简直是我班的小演说家!”此后这个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日俱增。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刻也离不开兴趣的。教学实践证明,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其求知欲,使其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
  [2] 【教育学】
  [3] 【引领心灵】
  [4] 【基础教育】
  [5] 【新课程标准】
  
  收稿日期:2011-1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