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大阅读”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路
王路,天津市第三中学副校长,中学英语特级教师,天津市政协委员,教育部全国中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天津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全国首届报刊阅读公开课评比一等奖、天津市中学中青年教师“双优课”竞赛一等奖,荣获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青年创业者、天津市职工技术明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强调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形成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英语“大阅读”教学是基于师生对文章材料的共同感知、交流和分享的一种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学生作为读者,通过阅读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操的高层次追求。可以说,“大阅读”教学是对人类文化的内化过程和对人类道德、品格及各方面素养的积淀过程,是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劳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活素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审美素养等)作为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树立“大阅读”教学观,将有助于打破以往相对封闭单一的英语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英语阅读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
一、在英语“大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符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即人文教育。因为语言不仅是用来交流思想、交流文化、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而且具有人文性,是人们思想、感情、意愿的表现形式。
案例:课外阅读《安妮日记》片段
活动设计:通过电影《红樱桃》中生活在法西斯集中营的中国小女孩的片段导入,让学生讨论:“If you were at the war,what would you feel?”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What did Anne feel?”“What did the war bring to a little girl?”最后讨论:“For what purpose did Anne write her diary?For what purpose did Anne's father publish her diary?”以此强化学生对战争的批判、对和平的珍惜。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唤起人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培育健全人格,这也是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与生俱来且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的人文精神可以通过阅读来唤起。本次教学中至少体现了两方面的人文关怀:一是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素养;二是学会如何面对孤独、消除寂寞。通过活动设计和问题导读,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和平的关注。
二、在英语“大阅读”教学中提升个人素养
个人素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和对生命的领悟等,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汲收并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一个有素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高雅的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英语“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不同特点、成长差异和个性品质出发,挖掘阅读文章中人类文化的精华,采用科学而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健全人格。
案例:《21世纪报》某期内容“Every color is equal”(每一种颜色都是平等的)
活动设计:请学生思考每个颜色都“犯了什么错误”,归纳出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一个缺点和身边同学的一个优点。
教师可以先以自己为例,如:性格有点毛躁,有时遇事会着急。“咱班的××同学爱笑是值得老师学习的优点,能带给别人愉快的心情。”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学会欣赏别人,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认同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三、在英语“大阅读”教学中树立科学理念
学习语言,即构建人的精神理念,在此过程中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它包括科学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技能和创新意识、科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案例:外研社课本Book 5,Module 5,“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杰出的体育名人)
本单元中的“A life in sport”(体育人生)一文讲述了李宁从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成长为成功的商人的过程,讲述他是如何创业和拼搏的,把李宁的专业运动精神延伸到李宁的事业追求上,那就用科学的方法经营企业,用执著的信念坚持梦想。文章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勇于追求和实践,因为“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活动设计: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语,要求广告语要积极向上、反映出拼搏进取的精神,并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课上先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并在组内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语,然后拿到全班进行展示和演说。让每个学生为自己和班集体写一句广告语,在此过程中,学生领悟到梦想和未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上不懈的努力才能去实现。
四、在英语“大阅读”教学中强化公民意识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未来人才,而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必先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国际公民。现代社会里“公民素养”包括:民主平等、尊重包容、温和理性、遵纪守法、自治自律、参与公共事务等。现行高中英语课本中的阅读文章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题材多元,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几乎涵盖了公民教育的全部内容。其实,学习英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等值理解并熟悉一种新的民族文化,学得该语言蕴藏的精神财富,进而克服由于文化鸿沟而产生的交际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此,通过英语“大阅读”教学,提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公民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对家庭、社区及国家的归属感,从而使他们能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做出贡献。
案例:外研社课本Book 5,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濒危动物)
在“Saving the antelopes”(保护藏羚羊)一文中,作者讲述了藏羚羊的生存现状和一位动物保护者的故事。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一个年轻人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盗猎者捕杀,至死都不肯屈服。故事极具画面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爱护身边的动物,并对不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
活动设计: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藏羚羊会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捕杀?其间,配合观看《可可西里》这部电影的片段,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名藏地居民,看见此类捕杀行为,自己会不会去阻止,为什么。建议开办一个小型义卖会,学生们把义卖得来的钱以学校名义捐赠给藏羚羊保护组织,真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
有人说,阅读是未来英语教学的一块基石。的确,学会阅读,学会从精神和思想的维度实现“大阅读”,也就掌握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素养的全面提高。《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本的启用,倡导着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素养的全面提高,这既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英语教学勾勒出了美好的前景。那么,如何在英语“大阅读”教学中实现精神的滋养呢?
第一,多元解读文章价值。教师首先要正确分析挖掘文章的“时代精神意义”,其次从不同角度捕捉文章中的智慧光芒,使师生找到共同的价值归依,最后实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共鸣。
第二,立足“交流”的教育方式。阅读是一种交流活动,充分阅读、自主感知、细致品味、用心理解、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是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生命养料、接受文化熏陶的根本保证。师生要在平等的交流中感悟人性,在平等的对话中感知人类精神的伟力。
第三,优化整合阅读资源。网络时代使人们可以获得的信息资源无限增多,英语阅读资源亦如是,但资源的严重泛滥却又使人们无所适从。因此,优化整合阅读资源,实现阅读资源的开放性与个性化、发展性与渐序性相统一是保证英语“大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
英语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不应忽视英语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不应忽视英语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价值。英语“大阅读”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使命,它鼓励学生成为精神财富的拥有者,成为感悟生命的思想者,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