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效性 实用性 数学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凡民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走过整整六年,课标中新的理念在我脑海中已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六年来有过欣喜、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实效、实用、数学味的课堂要把握其中的精髓,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思考。我认为对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能不假思索地“搬到”自己的课堂。
   一、从“问题情境的创设”谈到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案例1.《认识人民币》的问题情境――
   课件演示“今天我当家”的故事片:妈妈不在家,明明当家,先到超市买食品,付钱;又到菜场买菜,付钱;投币乘公共汽车回家;最后把剩下的零钱放到储蓄罐里。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是课标中提出的重要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看到“旧知铺垫型”的教学导入被打入冷宫,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的情境。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已经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大小比较,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不会感到困难,况且有关人民币的功能与作用,学生并不会感到陌生。只有让数学课堂真正达到它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新的收获。要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我们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
   二、从“估算教学”谈到数学课堂的实用性
   案例2.学生的作业本
   每每看到学生计算出错,我心里就会急。这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又出现了这样的错题“303÷30=101”,师:“你估一估,303里有几个30啊,怎么可能有100个呢……”
   面对学生的困惑,笔者认为估算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的热点。但从教学现状来看,估算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数学考试中很少会考到这一知识点,所以大多数教师都不重视。因此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学会估算,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这样是不是违背了学习数学的初衷呢?学数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那一张试卷能考多少分,最高境界应该是活学活用,不要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成为一句空话。
   三、从家长的困惑谈到数学课堂的“数学味”
   案例3.爸爸:儿子,今天数学学了什么啊?
   儿子:老师教我们剪蝴蝶了。
   爸爸:数学老师教你们剪蝴蝶?美术课吧?
   案例中的男孩在数学课上学会了剪蝴蝶,试想美术老师也可以教会他剪蝴蝶,那数学课与美术课的教与学应该有怎样的差异呢?同样是剪蝴蝶,美术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剪蝴蝶,还要让他们学会欣赏美;与之不同的是数学课堂是要通过学生剪蝴蝶,让他们认识对称图形,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有了新的数学思考与体验。
   数学味的课堂需要真正的“经历数学”,就是要剔除不必要的热闹,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凸现数学的本义,使学生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解决问题后的愉悦”的过程,形成新的数学体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该追求些什么?我的答案是“不断追求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实用性与数学味。”
   (作者单位 江西省修水县马坳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