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底“不速之客”碘-13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继秀

  2011年3月26日,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随后很多省市也有类似发现。
  截止4月8日,我国内地除云南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均检出日本核事故释放出的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北京的菠菜、莴笋叶,浙江的芥菜,山东和湖南的菠菜,广东的油麦菜和生菜,海南的小白菜抽检中也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碘-131。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后,一条条关于碘-131的消息扑面而来。虽然这些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人们仍然很介意它的造访。
  碘-131是什么?
  碘-131是怎么出现的?
  碘-131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这样的疑问是否在你脑海中出现过?下面就让我们来探探这位“不速之客”的底细。
  
  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为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变产物),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不存在。
  符号:I-131。
  半衰期:8.3天。
  物理性质:原子核内有78个中子(碘的稳定性核素原子核内只有74个中子),属β衰变核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高毒性核素。
  化学性质:与元素碘相同。
  产生:用碲金属或其化合物(如二氧化碲)做靶材料,在反应堆中照射,生成碲-131,碲-131再经过β衰变获得碘-131;用铀-235做靶材料,通过核裂变得到碘-131。
  
  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区域的周围,可以检测到核反应堆防护层被破坏后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其中包括放射量比较多的成分碘-131和铯-137。
  一些放射性物质如碘-131,可通过摄入或吸入进入人体。碘-131和其他放射性成分落在草上可被牛食入,并最终通过牛奶进入人体,也可能落在带叶蔬菜上或聚集到海鱼和淡水鱼体内,被人食用。
  无论是碘-131还是铯-137,都能发出看不见摸不着的强能量射线,这些射线可以穿过人体组织,如果在穿透过程中遇到阻碍就会与阻碍物质之间形成碰撞并且释放能量。高能量对被碰物质会造成伤害,对人体细胞而言,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导致人体的DNA发生断裂,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如细胞表达异常,细胞变性或者坏死,长时间细胞异化后形成恶性肿瘤,等等。
  有些人体细胞尤其是平时增殖快的细胞,对射线特别敏感,被照射后立刻代谢异常或死亡。比如眼睛的角膜细胞、胃肠道细胞、骨髓细胞等,这些细胞在接受了轻度到中度的照射后就可能出现变性或坏死,如果人体没有及时自我修复,就可能会发病,表现为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虚弱易生病等。
  另外,如果人体的DNA表达被打断后没有正确修复,坏的DNA很有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造成子代的畸形。
  应该说明的是,只有近距离接触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才会对人体造成上述危害(其实核爆炸的首要危害是冲击波和热浪,放射性危害在其次)。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也就是说每过8天放射物质会衰减一半,30个半衰期过后,辐射将减至原来的十亿分之一,基本无法被探测到,也就没有危害了。
  这些让我们讨厌的放射性物质,其实也并不是对人类一点贡献都没有。
  在核医学中,碘-131除了以NaI溶液的形式直接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疾病治疗外,还可用来标记许多化合物,供体内或体外诊断疾病用。如用碘-131标记的玫瑰红钠盐和马尿酸钠就是常用的肝、胆和肾等的扫描显像剂。除了在核医学方面的应用外,碘-131还可用来寻找地下水和测定地下水的流速、流向,查找地下泄漏管道;测定油田注水井各油层吸水能力及其变化,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水流的分配,保持油井的高产稳产等。
  
  现在,你心中的疑问都解开了吗?
  是的,我们不必谈“核”色变,要相信科学,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预防核辐射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至于“抢盐”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9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