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志尧
摘 要:学生存在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视差异为教学的组成要素,采用分层教学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好的策略。先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活动中实施分层,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实现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差异 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原有初中的教学条件、学科重视程度、教学水平、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同以及学生个体特征(包括情感、意志、兴趣、习惯、道德品德、智力等品质)的差异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速度、能力倾向(包括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差异最终会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如一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教师在课堂上统一讲解、集中演示,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太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学习效率明显降低,但是教师不讲解、不演示,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可能在这一知识上留下盲区;在实践课上,布置的操作任务,一些学生早早地就完成了,之后,感觉无事可做,而一些学生可能还来不及完成,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一刀切”,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个体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元素,在差异中寻找教学的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实现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了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学生分层分组
对学生进行摸底,认真分析学情,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情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交谈、测试等。调查、交谈的内容可以包括:你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吗?有没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在信息技术的各类比赛中获过哪些相关的奖项?你熟悉哪些软件的操作?你认为自己在哪个部分有优势?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你有困难吗?困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等。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时间可以在学期初,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内容,如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认知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中间层、高级层。基础层的学生是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困难,基础相对薄弱;中间层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已基本掌握,有较好的信息素养,通常情况下,有半数同学处在中间层;高级层的学生是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信息素养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多数在机房进行,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究、操作练习的过程中与座位相邻的同学交流、合作较多。所以,在学生座位的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层的结果,将学生分组。如四个邻座(前一排两座,后一排两座)为一组,四个人为一个基础层,一个高级层,两个基础层。信息技术模块较多,知识点繁杂,学生个体在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分层也是动态的。分层及座位的安排上要注重科学性,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同时应注意避免给学生
“贴标签”的感觉,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教师不能设定固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分层次。在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设定基础层学生的目标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中间层学生的目标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级层学生的目标是能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再进一步提升,拓宽思维空间、提高迁移能力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堂设计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实现的。教学目标设定了层次,决定了教师课堂设计上也要进行分层,我想主要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分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不能纯粹地理解为在课堂上教师要讲的内容以及学生练习内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作用是“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信息技术课通常在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将“内容”设计在一定的“项目”或“任务”中,教师通过设定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使师生在“项目”或“任务”驱动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信息技术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和“任务”设计的分层。一般将任务分为三层,即基础部分、挑战部分和选做部分。这三个部分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时,按照基础部分、挑战部分、选做部分的顺序去做。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自然形成阶梯式地完成任务的格局。基础层的学生确保能完成基础部分、中间层的学生确保能完成到挑战部分,高级层的学生能够做完选做部分。当然,主导思想是尽可能让学生发挥潜能最大化地完成任务。以Excel软件中数据处理这一节为例。本节课的主题是“谁是真的英雄?”即用学校运动会的数据,让学生分析、处理,挖掘有用的信息。基础部分的任务:在班级数据表中,求班级得分总和(求和)、求班级人均得分(公式或函数)、班级个人得分排名(排序)、男、女生各得的总分(分类汇总)和为班级争得5分以上的人是哪些?(筛选),该部分用什么数据处理方法提示给学生;挑战部分的任务:在高一年级的数据表中,如何迅速求得各班的总得分?总分前5名的班级是哪5个班?这部分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数据处理方法,并要求操作实现,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学习帮助系统(下文中提及)或求助于同学和老师。选做部分的任务:探索自定义排序、高级筛选的作用和意义,能列举应用的事例并作实际操作。这个部分不给学生太具体的任务,目的为学生留更多的探索空间。
信息技术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等。结合学生、教学目标和探索任务等情况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要进行分层。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采用集中讲授、演示(主要还是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研究自己能够获得、解决的问题则让学生自主进行,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出相应的可行的助学方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助学方式有:教师小范围或个别的辅导、合作小组成员的帮助、学习帮助系统。学习帮助系统通常是老师为这节课制作的课件或教师建立的辅助学习网站,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知识的延伸与链接、操作步骤提示(图文式)、甚至操作演示视频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这些助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认为只有基础层的学生才需要更多的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关注。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对学生提出的是不同的学习目标,所以不能用统一的尺子去量他们,应该实施分层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课堂设计中要有师生共同评价的这一活动环节,形式可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教师对学生要进行适当的评价指导,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同时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生提交的作业要求上传至教师的服务器上,服务器上分别建立基础部分、挑战部分、选做部分三个文件夹。让学生将各个部分的作业分别提交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方便分层评价。设置学生有写和读的权限,学生能相互看到提交的作业,便于交流和互评。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所以,教师的评价在语言、方式和时间上要能恰到好处,对基础层的学生的评价以表扬为主,使之保持学习的兴趣;对中间层的学生以激励为主,使之勇于挑战;高级层的学生,以抑骄为主,使之保持进取心。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大大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春荣.《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信息教研周刊》.2009年4月27日第6期
2.丁鸿贞等.《分层施教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北京教育》.2009普教
3.尹航.《浅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中小学电教》.2008年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