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红艳
中国古代教育先哲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唯有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一、兴趣在学习物理中的意义
1.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把快乐体验贯穿其中,视学习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在需要,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求知、实验,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即可形成坚韧、无坚不摧的优秀意志品质,体力、智力和能力便会得到极限的提升。
2.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一般而言,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兴趣,就能自主地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弄通、弄熟吃透、巩固消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时,就会联系到所学知识,这样就会加深理解,学习的自觉性自然更高,即使老师不去督促,他们也会自觉高效、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还会做一些老师不曾布置的课外习题,遇到难题他们会找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共同解决。这样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原来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果班级学生都对物理产生这样持久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效果肯定会不同凡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寓教学于乐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如下:
1.上好序言课和实验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序言课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一些浅显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带到美好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物理这一门课既实用重要、又新奇有趣,遂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为今后学好物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实验可以化抽象复杂为直观形象,化静为动,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2.创设问题情境和重视引导知识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使学生感到原有知识的严重不足,造成认知的困惑,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风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物理知识现象、物理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如果物理教师能结合教学实际,把课堂内容故事化,定能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在引入课题时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2000米高空飞行时,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会让学生感到无比好奇。再如在讲授“大气压”时采取故事引入: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格里克,他把两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连16匹马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市民问:“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市长回答说:“空气产生的大气压力。”如果将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流入球内,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讲述这一故事,学生对大气压力真有那么大产生怀疑,为了验证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学生务必要努力学好这一内容。
4.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多物理定律、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经常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冬天,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冰棍“冒”出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自觉自主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学现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形成许多悬而未解的谜团,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兴趣就会持续不断、经久不衰。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及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为知识和技术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广大物理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理应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务实作风,尤其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子午九年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