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来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Intel未来教育包含技术但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培训,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网络时代的教师和教学。对于中国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计算机的使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中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现在Intel未来教育辅助化学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应用。因为Intel辅助教学具有声音、图象、文字和问答并重,互动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的陈旧所导致的那种孤芳自赏式的、单一的多媒体计算机课堂展示,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还会出现用“电子黑板”、“电子课本”对教学进行“电灌”的现象。
本文仅从个人观点来阐述Intel未来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1Intel未来教育技术探析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在抽象的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感到比较难讲,学生感到很难理解。但宏观物质是有微观粒子构成的,而化学理论正是研究这些微观粒子的构成与运动的,而微观粒子的构成与运动又无法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到;所以学生对诸如:摩尔、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组成、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许多微观现象是无法用普通的化学实验来演示,仅靠书本中的插图和投影片上的静止图象,在许多场合下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若在教学中能借助Intel未来教育技术,就可以模拟微粒的结构和运动进行展开教学和探究。如使微粒变小为大、变静为动,将微观粒子扩大用宏观示意图和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正确引导学生深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对枯燥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1用Intel未来教育辅助化学教学可以清晰的表示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过溶解过程实验的模拟件的演示,可清晰的表现出氯化钠晶体的溶解过程。首先在画面上展现一杯水,水分子作着无规则的运动,用3DMAX或FLASH等软件形象的模拟出水分子的球比例模型,从结构中去认识水分子的极性,然后画面上出现氯化钠晶体的情况,当氯化钠晶体投入水中后,水分子的正极一端去吸引Cl-,水分子的负极一端去吸引Na+,接着水分子将Na+和Cl-包围起来,即氯化钠晶体水中实现了扩散和水合的过程――溶解。
1.2用Intel未来教育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形象的展示出化学平衡的过程。运用化学平衡实验的模拟课件的演示,可形象的展示出化学平衡的过程。例如先在画面上出现一个盛水的水槽图形,从水槽中PH计的读数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实验将SO2气体通入水中,然后从SO2+H2O=H2SO3和H2SO3=SO2+H2O反应说明达到平衡的过程(此时PH计保持在某一个特定值)。在容器中出现SO2和H2O分子的3DMAX或FLASH模型,通过可动的画面表示出分子反应的情况。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H2SO3分子的不断增多,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逐渐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时可展示PH计读数与时间的曲线图来进一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过程,通过动态画面和二维曲线图说明了化学平衡的过程及特征――逆、动、等、定、变。
1.3用Intel未来教育辅助化学教学可以形象的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在讲授原电池概念时,当向硫酸溶液中插入锌、铜两个活泼性不同且用导线直接相连的两个金属电极时,由实验可知较不活泼的金属电极上会出现大量的气泡,而导线断开时活泼的金属电极上会出现大量的气泡。但实验中的其它微观变化,如电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流的产生等变化只能从连接外电路的仪表上间接的了解,而得失电子及离子的运动的情况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如果这时用原电池的模拟课件的演示可生动形象的出现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从而表现出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并经过导线转移到另一金属电极上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运动、阴离子向正极运动的过程,并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来解释构成闭和回路。但如果仅通过语言的讲述和静止画面展示,很难讲清楚这一复杂的原电池反应过程,即使讲清楚了学生很难理解这一抽象的反应过程;而使用原电池的模拟课件就能出色的模拟表现这些变化,并能清楚的表现电子、离子的运动和变化,得出电子流和电流的运动方向。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Intel未来教育辅助教学可以模拟显示现实世界中许多现象,例如原子结构、微观离子的运动等,使学生获得在书本和化学实验中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的、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因此兴趣大增,从而完成了兴趣→观察→思考→认识的全过程。运用Intel未来教育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讲解抽象理论概念和描述微观现象的有效途径。其可以把一个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用动画的形式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利于学生的理解反应的内在变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化难为易,使学生准确的理解理论知识,达到了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和变化有机统一起来认识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基础学科。传统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往往是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或边讲边实验来完成的,而这些实验操作某些弊端和不足。若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Intel未来教育辅助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Intel未来教育辅助教学,可克服某些实验中的污染、不安全、现象不明显等情况。
2“Intel未来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Intel未来教育”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索、发表个人见解、同他人探讨问题提供了可能。为各门学科的课时内容设计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解决问题的材料,通过课堂老师讲解、合作交流、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发表个人见解;课后认真研究与单元计划相关课题,使知识系统化。这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这样一句话“儿童的智慧集中在他的手指尖上”,“Intel未来教育”强调从“做中学”,把平淡、乏味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变为神奇的、有趣的知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Intel未来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张扬个性、尽情挥洒聪明才智的舞台,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给学生布置预习“硫酸工业或硝酸工业”等化学工业制法之前,先创设了一个情境:班上要搞一个“争当小小化工企业家”的竞赛,请大家从这个硫酸厂或硝酸厂的筹建人角度,从资金的支配,厂址的选择,设备的购置,车间的安排,产品的特点,三废的处理等考虑;并用演示文稿向大家展示,然后创建一个网站在网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探究出如何制作简单的课件,并能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中去,懂得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并自己设计出筹建不同化工厂计划。孩子们这时就发现问题了,怎样分配资金?如何根据地理环境和城市的工业发达程度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选着厂址?如何选着化工生产原理?他们就必然要带着问题去探究,去网上查找和收集资料,然后分析并解决问题,制作出筹建计划书,并结合当地工业特点对产品做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而且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边展示时边解说。这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及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Intel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我们已知道,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判别、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即"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回顾一下培训过程,就会猛然发现,我们自己不正是在实践这一观点吗?又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神化计算机的倾向,导致对待计算机的两种极端态度:把计算机看得深不可测,从而敬而远之;或者把计算机看成无所不能,计算机主宰一切,"人灌"变"电灌",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抱着平常心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只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计算机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决不为了表现计算机而冷酷的剥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教育思想或教育哲学的问题。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
3“Intel未来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Intel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求、感知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所以,学生能否掌握所学知识,关键在于能否完成任务。因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合作的目的在于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分工协作,交流想法,成果共享,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客观评价他人。“Intel未来教育”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诱发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互启互动、团结协作的关系。学习的过程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过程。
在教“侯氏制碱法”这一节课之前,要求孩子们了解侯氏制碱法和索尔维法的区别?世界上现在的制碱工艺有哪些?你对这些方法有什么了解?让你作为一个制碱工厂的厂长你会选着那种方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就开始分工了,哪个小组负责调查制碱方法?小组中又要进行分工,谁去制碱原理?谁负责工艺流程?谁负责经费预算?分头行动后,再进行合作,把资料汇总,制作成演示文稿,向全班同学汇报。所以,“Intel未来教育”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革新教学、优化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相信有了“Intel未来教育”的全新理念,必将开创中国基础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我将在这条路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发现、创造未来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新策略。手握 “Intel未来教育”的火炬,传接中国教育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Intel未来教育》.中文5.0版
2《心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
3《现代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