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人文性 情感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一、人文性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首要
  在以往的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政治性,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工具感觉,使初中语文教学缺少了人情味,没了情感,知识就没有了生命,学生就没了对语文艺术魅力的认知,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鲜活人文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使初中语文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二、语文课堂要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语文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语文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课堂为起点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模拟生活进行语文实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满堂灌"的模式,在一些有关初中语文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语文课,认为语文没有给他们自由的空间,注重强调了知识接受的范围。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语文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定位到该课程建构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强调主体意识,主人意识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情感上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语文形成的过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选用了有关心理反映的文章,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增加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文章;(3)选用了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的文章;(4)加大了对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的文章;(5)选用了对中学生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文章;(9)选用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文章;(10)有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文章。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更要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更多的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