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法促朗读 入境悟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垠冲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促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朗读感悟,主动探索
  
  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孩子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无须多做讲解,他们会从文章的词句、人物的形象中得到美的感受。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学生在读到“……我的心如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时,心揪得紧紧的,为邱少云被熊熊的烈火包围而焦急万分。学生轻而急促的语调表明学生感受到了当时万分危急的处境。可是,当学生用铿锵的语调朗读“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时,邱少云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心灵产生强烈震撼,感受英雄的壮烈之美。
  又如,在教学《船长》一课中, 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要读好这段简短的对话,关键在于引领学生有感情地进入一个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的场面,轮船只剩二十分钟就要下沉的危难情境中去,从而感悟到船长伟岸、高大的身影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他镇静、果敢、忘我、忠于职守……朗读只有用坚定、有力、快节奏的语气和语速才能把船长的形象凸现出来,我们才能真正感受这个“伟大的灵魂”。
  
  二、默读静思,移情激情
  
  默读是静静地读,细细地想。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停下来,重复看、反复想,因而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小学生往往对人们取得的辉煌成就非常羡慕,而对成就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败却很少注意。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受酷刑后的司马迁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边读、边想、边画。了解到司马迁遭受酷刑以后,并没有消沉、气馁,而是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辉煌巨著。这是何等顽强的毅力啊!课题中的“发愤”一词也就不讲自明了。在默读思考中,可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成功――来自于奋斗、来自于持之以恒的道理。
  又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最后一段时,我让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自己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明白了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进一步引导:大家说得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读文如看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从不同角度静思默想,如“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何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自己的一生有何启发?”带着这些问题默读,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美丽”的收获。
  学生听后,再次兴趣昂然地潜心阅读、圈画批注、静思默想,最终对课文理解更透彻、语言更精当、表达更流畅。正因为如此,学生才多维而深入地领会了苏格拉底的哲理,读出了文章背后的声音,课堂才出现了诗意纵横、激情飞扬的对话场景。
  
  三、诵读理解,感受顿悟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发展记忆的能力,而且对文章的内容、脉络、文采等能够融会贯通,从整体上受到感染。如《詹天佑》一文“勘测线路”这一段是要求背诵的。学生在背诵这段时,背诵“两边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稍不小心,便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时,大家深深地体会到沿途地势是多么险峻;当背到“詹天佑亲自带着工程技术人员在野外工作”、“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时,同学们的内心也激起了共鸣:是啊,这是一条“争气路”,即使困难再大,也要想方设法克服它,把铁路修筑好,扬中国人民的威风,给嘲笑咱们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通过诵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以升华。
  
  四、回顾复述,含英咀华
  
  复述是学生对阅读材料内容和情感重新整合,进行口头表达的一种方式。对于篇幅长、情节强的课文,老师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易于理清脉络消化重点,从文章的人物及其故事情节中受到感染,汲取精神力量。
  又如《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命运残酷”这个重点段,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复述:“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上了卢枷雷氏症,不久全身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能说话,看书只能依靠机器翻书,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他的思维却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此时,学生的内心会升腾起一种崇敬的力量,人格的感染,获得一种身心的启迪。这种熏陶感染,将转化为一种努力,净化学生的心灵。这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含英咀华,而且有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
  
  五、欣赏熏陶,入境会文
  
  欣赏是阅读中的一种较高境界,是学生对文章的遣词造句、人物形象塑造等产生认同、愉悦的内心感受。通过阅读欣赏,学生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海伦・凯勒》一文中,主人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学习、练习说话和拼写单词,终于取得了成功。学生对文中感人的地方反复阅读,感受到主人公不屈不挠、身残志坚的人格力量,禁不住发出由衷的感慨:是啊,不经挫折、磨难,就难以长大成才!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别的残疾人身上,为更多的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这是多么崇高的人生境界啊!
  总之,“多法促朗读,入境悟真情”,实质上是阅读步步深入的过程。它需要熟读,需要精思;需要情感体验,需要驰骋想象……找准了这个小小的的切入口,阅读教学就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