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海明 陈 芳 张 颖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探索和试图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的瓶颈问题,研究出融“教、学、做、营”四位一体,打造“校、师、生、企”四方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步伐的加快,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为各大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重点课题,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在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仍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重点表现在“工学结合”改革过程中各方诉求和利益平衡上。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探索出学校、教师、酒店和学生四方的利益结合点,打造四方共赢的长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诠释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广义上讲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学校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狭义上讲是 “校、企、师、生”四方紧密融合,全方位护航的长效人才培养模式。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与改革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不仅仅是广义上的学校和企业两方,在实践和改革中,学生和教师的利益诉求也非常关键,目前各校的工学结合改革中,在学校、酒店、学生、教师四方利益的平衡问题上存在不合理倾向,成为工学结合改革中的瓶颈。
2.1学校方缺乏实质性配套改革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
高职教育中开办酒店管理专业容易模仿本科学历教育,成为本科微缩型,在与酒店的合作中仅单方依靠酒店支持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校方缺乏对酒店技术和人才的服务能力与机制;学校的教师激励、学籍学制管理、教学制度和课程开发等方面均无实质性配套改革步伐,改革停于表面,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难以稳定坚持“校企合作”之路。
2.2企业方需要稳定的人才基地和长效机制及技术研发支持。
酒店管理专业所面向的是酒店服务行业,属服务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职业素养好、职业技能高的专业应用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酒店企业渴求稳定的人才培养和输送。在与学校方工学结合的合作中,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训练直接影响其稳定,酒店发展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理念的提升等等,需要学校给予技术研发上的支持和紧密配合。
2.3学生方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职业类学生的智能结构类型不同于相应层次的学科类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他们具有不同的指向性,他们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相对排斥,无法适应这样较为深奥和枯燥的理论教育;工学结合中,长时间单纯的基层服务也容易使学生对本行业和自身发展前景失去信心,需要适中的知识和技术补充,需要职业素养的导航。
2.4教师方难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放弃传统高教的优越。
以理论课堂为舞台,以钻研理论知识为出路的教师已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工学结合要求传统意义上德高望重的高校教师走出校园,离开安逸舒适的学术乐园,踏向竞争激烈的企业。他们一方面需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训导,一方面还要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研究,这与以往的教书模式完全不同,教师难以及时转变和适应角色。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实践与探索
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院从2004年开始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大二整一学年在酒店边工边读、工读交替、工读结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7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含酒店)以“校企深度合作,创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考核,成为广东省2007年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学校与酒店共同参与专业指导。
酒店派出各部门技术总监参加我院酒店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适合行业需要和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学生培养计划与课程大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立训导组,训导组由专业教师和酒店业务部门经理担任,负责日常教学与实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3.2依据酒店岗位流程和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改革。
把酒店的操作课程按照酒店的业务部分重新分割和整合,把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当中。专业基础理论安排在校期间完成,专业技能操作课程安排在酒店现场授课,与上岗服务同步,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在酒店的管理人员的实操指导下反复操练,达到“以用治学、巩固知识”。
3.3教学过程融入工作过程,“工学交替”。
酒店安排一半的时间正式上岗服务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另一半时间安排在酒店各经营场地教学,在学生上手之前每半个月工学轮换一次,上手之后学生每周工学轮换一次,半年后轮换部门,以全方位掌握酒店各部门的流程和操作,在“工学交替”中实现“工学结合”。
3.4酒店参与,依据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开发教材。
学生第一本教材是酒店的《员工手册》,学生在酒店“工学交替”期间,身份完全是酒店的员工,服从酒店的安排、履行正式员工的职责,享受员工的权利,表现优秀可以按照正式员工同等提拔。其他实操课程教材由训导组根据酒店的部门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编印,供酒店教学之用,同时也是全酒店员工上岗的正式服务的指导书。
3.5酒店高管与学校专业教师资共享。
利用酒店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安排酒店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业务实操和职业意识引导方面的课程。酒店实操人才工种齐全、操作规范,在日常实操和授课中,及时请酒店相关工种老员工为学生指导,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训导组中学校的教师同时担任酒店全体员工的培训课程,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3.6以酒店经营场所和工作环境为实训条件。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在酒店边工边读时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酒店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本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这正是职业教育的软肋。学生不仅能从中取得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
3.7建立和完善酒店专业人职业道德体系,打造卓越的酒店职业人专业气质。
结合酒店基层服务人员工作任务的繁杂情况,凝练出“不厌其烦、精益求精”的职业魅力;针对酒店基层员工在服务中时常受到一些客人的“刁难”而丧失信心的情况,提出“百折不挠、永不气馁”的意志追求;针对酒店大型服务相对更加需要较强团队精神的特性,强调“团结合作、荣辱与共”的合作精神;针对酒店的许多工作需要员工绝对服从的要求,倡导学生养成“善解人意”的被管理能力。
3.8酒店人事部门对学生以员工标准实施考核。
考核由酒店人事部负责,参照酒店对员工的考核执行,严格实施安全、消防、保密等规章制度以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审查,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养成遵纪守法和被管理的习惯和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符合酒店人事部对员工的考核,相关课程才可以获得学分。
4融“教、学、做、营”四位一体,打造“校、师、生、企”四方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1 边工边学、工读交替、工学结合, 融“教、学、做、营”四位一体。
学生一半的时间上岗实操,另一半时间安排在酒店各经营场地教学,半年轮换部门,边工边读、工读交替,实现“以上午所学治下午所用”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教师和酒店业务主干在学生的工读结合中完成职业授课,突破传统的以学校、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组织形式,将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此为“教”;学生在真实的酒店经营环境中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和素养,此为“学”;同时以学生、员工双重身份,将传统的模拟演示性实习转变为真实的生产型现场环境,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顶岗从事生产性工作,此为“做”;企业在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中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困境和制约,在学校教师的技术服务中不断创新,实现经营上持续发展,此为“营”。
4.2打造“校、师、生、企”四方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的推进,必须使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
(1)学校在实训条件的建设上,拥有星级酒店的高档次设备,打造真实市场环境的“实训室”。正常运转的酒店部门齐全,设施到位、管理规范,是校内实训条件无可比拟的。学生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服务实践中的技术及管理问题,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培养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使得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2)校企师资共享、教师实现“产教结合”。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师一部分来源于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的老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大学刚刚毕业的新教师,缺乏本专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更缺乏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经验,往往将从教的经验生搬硬套到高职教学中去。工学结合中,教师担任酒店训导组的同时挂职各部门的副职,产教结合,“以所学教学生以用”,提高了自身的“双师”能力。
(3)企业实现人力资源“低成本、高素质”的经营竞争优势。
对酒店来说,形成了商业战场上人力资源“高素质低成本”的优势,学生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了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也解决了酒店操作大订单和在旺季时段服务人员急缺的难题,减轻了企业培训成本和新员工适应期间的生产滞后成本,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受益方。
(4)学生获得双技能、双证书,就业竞争力强。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实训场所的工作中逐步领悟到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学校每一届都举办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成果汇演大会,学生在汇演大会上进行技能表演和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师同时为其鉴定职业资格,汇演结束后学生凭借精彩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相关技能的职业技能鉴定书,在获得双技能的同时实现“双证书”。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都达到了培养目标。
结论
学校通过“边工边学、工读交替”, 融“教、学、做、营”四位一体,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和酒店业务主管在学生的工读结合中完成职业教学,提高了自身的“双师”能力;学生在真实的酒店经营环境中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和素养,提高了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和技术革新的困境和制约,使经营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了“校、师、生、企”四方共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陈小军.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高专教育,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龙德毅.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类教改重点项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