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梅 王兴强

  摘要: 如何提高动物生理学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究的,在探究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脱颖而出,受到了许多动物生理学教师的喜爱,但还有许多教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任务驱动”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笔者以所教课程为例,对动物生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对当今动物生理学教育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理论基础 实践方法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院校动物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动物生理学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和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种矛盾,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时代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丰富性和适用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要求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我们对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精益求精地学习动物生理学。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动物体的生理机能是复杂的,既有该种动物的共同特点,又有各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既有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又有各个组织器官的特殊反应。各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除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外,还有被控制系统的正、负反馈作用。在每节课的初始阶段,笔者都会给学生演示教学内容及最终目标,这样能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努力目标,同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他能学到什么,将具备哪些能力。
  在具体实施每节课的教学方法时,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有启发、有控制、有引导地进行探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基本模式是:布置题目―引导―探索讨论―总结评价。恰当的题目是任务驱动的基础,为学生指明活动的方向。教师的引导是任务驱动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任务驱动朝着成功的方向进行。讨论是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讨论要以教材内容或实验结果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主要矛盾,启发学生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独立和创新精神。总结评价是升华,通过总结评价,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牢固地掌握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使感性认识理性化,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比新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认识科学规律,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训练,基本操作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从生理学实验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特殊性入手,从使学生克服惧怕实验动物的畏难情绪出发,通过教师的亲自演示和指导,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达到强化基本操作训练的目的。例如,蟾蜍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材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实验中的常用标本,标本制作得好不好,是否有活性,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先亲自拿起一只蟾蜍演示给学生看,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惧怕心理,并激发了他们自己也想试一试的好奇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然后,开始严格按操作程序制作标本,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成功地制得一个有活性的标本,一次制不成,就再制一次,一只蟾蜍制不成,就换一只,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全体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制作标本的时间大大缩短,由最初的10―20min,甚至30min,提高到平均只需4-5min;再如,兔的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兔的四叠体等,要准确熟练地找到它们的确切位置,对于初次接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但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此类困难是很容易克服的。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理实验的技能和方法,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面对学生之间的差距,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由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同学,实现共同提高。
  3.2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
  教师要从教学的内容、学生身边的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去挖掘教材,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这个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参与性、竞争性。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情景中来,努力去完成任务,这样的一堂课才是成功的。
  3.3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任务驱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这个目标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这个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自学,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个“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3.4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恰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任务驱动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3.5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生理学知识点多、理论抽象深奥的特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现在的学生学习主要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内容过多往往导致讲课零散,重点不突出,讲解过深,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打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对课程性质、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整体把握上,按课时数的多少,制定教学目标,精选讲课内容。对于初学者一般以掌握基本生理学知识为首要,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着重讲解,讲透其中蕴含的机制,让学生听懂、理解,对一些原理和机制过深的非重要知识点可不讲。例如“神经系统”一章是学习的重点,但重点只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过程。对高位中枢的机能原理复杂只可简单介绍,不宜深讲,在低于50个课时数的情况下可以不讲。
  3.6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的改革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考试和成绩评定这个杠杆,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起到导航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取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讨论或答辩结合的多种考试形式。一般在课程进入一定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写一篇课程专题论文或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生理学研究进展的综述,这既是对前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对论文、综述进行的集体“点评”,对后期的学习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一般期中考试形式较为灵活,期末主要采用闭卷考试,但根据综合能力的测试要求,设置多种题型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评定采取2+2+6模式,平时作业(论文、综述等)和期中考试各占20%,期末考试占60%,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动物生理学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赵燕萍,张士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读与写杂志,2008,5,(5):51.
  [2]徐爱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6):36-37.
  [3]吴星宇.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2007,2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