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学生的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志平

  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任务,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转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喜爱教师所教的学科,这种互动的爱的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如果我们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青少年;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地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批评当做爱护,把表扬看作鼓励,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2)有情感的共鸣是关键。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广阔而迷人的,远离这个心灵世界你会觉得离学生很远,工作茫然;走进这个心灵世界,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找到答案。原来我班上有个学生从一入学就精神不振,很少跟同学说话,星期天也不愿意回家,以至成绩较差,经过观察,我确信这位同学一定遇到什么难题。后来,我把该学生带到我的办公室里,亲切地说:“我现在是你的朋友,特意来聆听你的心里话,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话语想说出来,那就先从你家里说一说吧。”学生听到这里时,忍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我家里很不好,父亲早几年就去世了,母亲不知去哪了,经常不在家……”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学生家里的情况及其中的原因。学生告诉我说,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小学,仅靠姐姐打工维持生活。经过一番教育鼓励后,这位同学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有困难可以找老师、同学帮忙。之后,这个学生经常找我聊天,把心里的想法告诉我,而我在私下与班长沟通,组织一个帮扶小组,为学生解决了很多困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从大量的“接触点”了解学生的心灵。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愿望,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的爱接触到这些“点子”上就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新的教学观念,不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进行训教,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说教,而是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真诚的教诲。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各项工作中的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这就是我的一点体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