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梅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但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发现聪明但较懒惰的孩子大多学不好语文,有的甚至对语文学科是“恨之入骨”,这不得不令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担忧。担忧之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学生“恨”语文原因何在?教师不去学习一些新的理念,不认真备课,不去研究教学法,每堂课只是用一些古板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一些枯燥无味的语文知识,学生感觉不到语文的趣味性,缺乏学习的兴趣,这样怎么学得好!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内在的动力,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才能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才会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兴趣好比灵丹妙药。可是,兴趣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找到这一剂灵丹妙药呢?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就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就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增强自身的个人魅力。教师渊博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机智的课堂艺术等都能给学生一种召唤的力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好40分钟课,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总感到新奇。如果课堂上经常采用讨论、互动、小组活动、表演等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到有新意,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就会有学习的冲动。就拿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来说,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是学生情感的培养。但很多语文教师都感觉现在的孩子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一点也不高,要么读的声音很小或是默读,要么闭嘴不读,教师经常为此感到头疼。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但我很快就找到了“窍门”――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如分组接读、男女接读、个人接读、分角色读等,并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渐渐地,学生养成了大声朗读的习惯,教师也就不用担心学生不读了。再如,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的导入尤为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巧妙的话语导入新课,就会吸引住学生,学生会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并沉浸在愉悦气氛中,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自然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3)挚爱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教师是充满爱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可见,“师爱”才是真正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重要钥匙。“师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爱学生,就应该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等。一声问候、一次抚摸、一个拥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就会因此建立起来,还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由于他天性好动,从来不守规矩,谁的课他都是坐不端、站不正,甚至还喜欢在课堂上捣乱,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坐。我刚接这个班时认识的第一个学生就是他,因为他很有“名气”,所以我经常“关注”他,每节课至少要“过问”他好几次,开始没发现他有什么异常反应,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他当我是陌生人一样不理不睬的,有时我主动和他打招呼,他却满不在乎。我感觉事情不妙,心想:这样下去,他不但学不好我这科,可能还会树我为敌,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我打算换一种方式对待他。有一天,我找了个机会故意和他走在一起,我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边走边亲切地和他聊起来,同时还不停地赞赏他的“聪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当时我很激动,心里对他充满信心。后来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拉近和他的距离,他感受到我对他一份挚爱,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时发言比别人都积极,看见我老远就大声地叫“王老师好!”他的语文成绩进步越来越大,我打心底里感到欣慰,这就是“师爱”的神奇力量。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享受到你的阳光雨露――真诚的关爱。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不怕做不好,只怕没兴趣。“兴趣”就是一剂灵丹妙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