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自学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萍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的灌输,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与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物理教学当做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与自学能力的重要阵地,通过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探索总结出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开端,是一种入门式的学习,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初中阶段抓好学生的物理学习尤为重要。自实行素质化教育改革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也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强调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物理学习――开启学生理性思维大门的钥匙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与体现。
(一)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可观可感的具体情景,达到自身感性认识和已有认知基础的升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理知识,展开理性思维。教师通过巧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质疑、思考,正如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由上往下坠落而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培养其理性思维习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地提问,养成刨根问底,富于较强逻辑性的理性思维。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物理的实验教学,不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被动观察物理,更不是学生简单地模仿教师进行操作实验。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课时,应该通过实验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物理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学生由具体直观的物理实验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联想,并辨析、推理,获得理性认知,锻炼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通过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将学生带入广袤的理性思维世界。从实验方案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等都需要学生深入理性思维,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案。
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情境创设,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进行一系列的辩证分析、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思维活动,将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将零碎知识整合联系。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长足发展。
(三)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根据某一现象、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类比想象,展开发散性的理性思维,推动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物理这门学科中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宏观知识、规律,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微观的抽象定律,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个时候则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力,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类比,运用逻辑性强的理性思维去比较、分析和判断推理,从而达到对物理知识的理性认知。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式理性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锤炼理性思维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利用已知的知识探索发现未知的规律,进而形成新的知识、规律。整个的探究活动过程无一不需要学生进行理性的思维。在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时,学生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展开科学的想象、判断分析、归纳总结、完善优化等一系列的理性思维过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能创设物理学习情境,将理性思维贯穿探究活动的始末。因此,物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二、“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长期以来,物理教学中存在着“填鸭式”的硬性灌输式教学的不良现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和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基础。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学习中乐于探索、勇于质疑,积极思考,变“我在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通过课前预习,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对即将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预习,做到胸有成竹,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良好尝试,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知识传授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通过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有效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从接受心理学角度来讲,初中生已经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对物理教材进行有效阅读,提炼知识点,总结重、难点,将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
(三)利用习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精髓所在,而利用教材上的习题演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对于物理学习来说,采取阅读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非常有用,因为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听讲、阅读来理解,而且需要通过练习来形成能力。学生应该深入教材、理解教材知识点,对规律、定律进行再次思考、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通过练习,逐步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学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将培养自学习惯贯穿到每一堂物理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时刻训练、逐步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及时复习,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
(五)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就要在复习环节上下工夫。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重视复习环节,而且要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重新认知、思考,进行类比思考和发散性思维,与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贯通,以此辐射扩散,把物理知识由“薄”变“厚”。这种通过复习进行知识归纳的方式是学生良好自学能力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化群等.物理教育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道俊,王汉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