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激发聋生的语言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鹏
2001年8月带着青春和梦想的我来到了聋哑学校,肩负着校长的期望,我欣然接受了做一名语训老师的重任。走进课堂,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阳光的表情让我几乎忘记了他们的“特殊”。当我微笑着对他们说“大家好”时,他们奇怪的表情和呜呜啦啦的声音让我的心轻轻的抽动了一下。从此我便和这群孩子朝夕相处了。我与孩子们从陌生到熟悉,逐渐到沟通,最后到相互了解。
为了让这些聋哑孩子尽快发出正确的读音,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每天我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将孩子排队带到镜子面前,对照口型练发音。我把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颚上,让他们感受音带的震颤,为了教“g”的发音,我把嘴里灌满水,蹲在每个孩子面前,发“g”的声音,这样能让他们感受得更确切。孩子们也学习我的样子,含水学发音,我的脸和身上经常被学生们喷出的水溅湿,但是,当看到他们发出微弱的声音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语言训练课由于内容单一,训练量大,聋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去参加语训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孩子们语训的兴趣,他们才乐于上语训课。
首先,语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因此,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语训教室,让他们带上耳机,感知老师和自己的声音,再看老师的口型,这样,效果就好多了。
在语训课教学中,我利用低龄聋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动静交替地安排课堂。如第一册第一课中,要孩子们感知各种动物及交通工具的声音,我让孩子们戴上耳机先听我预先录好的声音,然后,跟老师边说边跳律动,让孩子们在舞蹈中培养语训的兴趣。又如我们班小高强3岁那年,因药物注射过量导致耳聋,父母慕名带他来到我们学校。小高强的听力相当好,但在语言关上被卡住了。教“a、o、e”声母时,尽管老师教得口干舌燥,可小高强就是不开口。我想尽了办法,我示范,孩子们示范就是行不通,最后便自编童话故事表演,戴上小动物头饰,模仿动物一蹦一跳,乐得孩子哈哈大笑。趁热打铁,我拉上他一起表演,寓教于乐,终获成功。星期五妈妈来接他时,我示意他叫一声“妈―妈―――”发音虽然模糊,却让来接他的妈妈热泪盈眶:“孩子5岁了,我这是第一次听他叫妈妈……”
另外,还教给他们一些发音小窍门,如在教拼音“h”时,先教给他们发音要领,然后嘴对着玻璃使劲的呵气,出现一层雾,孩子们看到后十分好奇,就陆续跟着做起来。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十分开心,我也很满意。又如在教“b”“p”时,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小纸条,利用送气不送气的原理,使孩子们感受到它们发音的不同,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其次,巧设“语言角”。在每个教室设一个有趣的“语言角”,语言角里有每个孩子的照片和名字,有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图片及带拼音的文字。每周三活动课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在“语言角”看图说话,并对大家进行评比,表现好的,则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贴在照片后面。他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在“语言角里”,让他们互帮互助,培养他们团结的意识。
最后,要多鼓励,少打击。语训是一项较为艰难的过程,对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要及时表扬。现在,每个孩子都会竖起大拇指大声自豪地说:“棒棒棒!我最棒!”这样,孩子们有了自信,兴趣也就自然提起来了。有了兴趣,自然就乐意上语训课了。
聋哑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除了生理上有缺陷外,大多数内心都很自闭。我的班级有一个叫耿金悦的女生,她上课不喜欢发言,下课从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总是一个人蹲在墙角玩,我让其他同学喊她时,她总是不情愿的就走了。课后,我通过家访了解到,原来小金悦小时候被父母遗弃,是当环卫工人的奶奶把她从马路上捡回来,两人相依为命,奶奶起早贪黑地扫地,没人和她玩,时间一长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和别人交流。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常常和她谈心,开导她,鼓励她,慢慢地,她开始和别的小朋友玩起来了……
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一切一筹莫展的事情都会变得一帆风顺,将爱撒向更多的地方,让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同样沐浴阳光雨露,感受人间的温暖。生命总有渴望,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吐露全部的芬芳,哪怕是一颗受伤的小树,也要留下一片绿荫。爱常在,我与你们共同为之奋斗,让残疾人事业走进我们每一个心中,我们付出一份爱心,播撒一份汗水,收获一份快乐,用爱心点亮他们美好的希望!
(作者单位 河南省登封嵩阳路北段223号聋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