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应志坚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仍然存在着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权力控制、压抑个性、脱离实际种种课堂生态失调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些现象,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平衡问题也由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后被借用到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中。“生态课堂”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现象。从这一视角看,课堂其实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互动的关系。
“生态课堂”包含生命的、生活的、生成的三个层面的内涵,旨在调动各种课堂生态因素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以及生命质量的整体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功能从认知领域到生命领域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中的案例,探讨如何建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
一、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
课堂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开放系统。教师必须构建自然和谐、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具体可从设置良好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现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的物质环境
课堂的物质环境包括声音、颜色、光线、教具、挂图、媒体演示等。这些外在的物质环境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向受教育者发出信息、构成刺激。课堂环境的设置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合理布置。教学环境过分单调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过分华丽又会分散学习注意力,课堂物质环境的设计,应该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全。比起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以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合了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素材的多媒体教学显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件的制作也要考虑到课堂环境的平衡,尽可能选择典型的材料,幻灯片不易呈现过多的文字内容,也不能过于花哨,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在傍晚、阴雨天等光线较暗的时间段上课时,应打开教室的电灯,改善教室的光线。上课时教师的语调也要抑扬顿挫,避免同一基调的平淡讲解,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甚至教师在换了发型、服装时也要提前在学生面前亮个相,不要带与教学无关的物品进教室,以免学生对不该感兴趣的事物感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言行,各方面都要得体。在座位的安排上采用U型座位法,让学生相互之间都可以看到,有利于学生通过非语言的交流方式认识彼此。课件制作则以暖色调为主,用以烘托温馨的氛围。在了解新学校的环节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学校各个地理区域以及相关历史事迹(比如获得的各种荣誉)、优秀毕业生事迹及学校教师的图片文字或视频材料,和学生一起欣赏,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课堂的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氛围、人际关系等。“生态课堂”是民主平等的课堂,是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在教学关系上要合作对话,伦理关系上趋向平等,情感关系上达到理解信任。在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赞赏,少一些否定,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课堂管理要超越“课堂纪律”,不能片面地强调整齐划一,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能够增强对教师及学科的情感认同。同时还应打造团结协作的生生关系。让学生构建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赏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如此,课堂教学便会充满人文关怀的温馨,焕发出生命与人性的光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更有利于自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各种观点表达才能自由畅通,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比如,在《新学校,新同学》一课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与同学初次见面的感受,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鼓励学生也来谈谈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的感受。但是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或者让学生在纸上写出来,帮助学生在放松的心情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避免部分学生因发言时紧张而不能顺利表达,或者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敢发言而造成在课堂中的“缺位”。
3.创设现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生态课堂必须坚持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新鲜、活泼的学习任务,所以活动和体验是思想品德课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实思想品德新教材已经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内容呈现方法也更加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体验(基于活动)等多种形式。这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感,还有利于发展能力,提高觉悟。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来谈谈遇到过的挫折及挫折对自己造成的影响,然后让其他学生做心理辅导专家,分析同学遭遇挫折的原因,并帮助他想出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写在事先准备好的“专家意见书”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中学生挫折应对手册”的汇编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中学生常遇到的挫折及应对方法,汇编成册,作为小组的一项成果进行展示、分享。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活泼,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同时,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讨论、座谈、辩论、竞赛、表演、实验、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真实的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己去感悟,去提升生命智慧,唤起生命的感动。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都具有各自的生物特性、生长需求和生存规律。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的学生也是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生态课堂强调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生态元素。长期的被动接受,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依附性,进而丧失自身应有的活力与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领悟、理解、运用等内生态体验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真正拥有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把课堂变成自己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生态场所。
思想品德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但是因为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关注不同个体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安排同伴学习、小组合作、情境探究等活动时,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接受限度、审美习惯,避免学生为“完成任务”而活动,或是游离在课堂之外,也要尽量避免只有几个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当听(观)众的现象。同时,教师对学生评价要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例如:七年级上册《自我新形象》一课,在“未来新规划”的环节,由于受时间的局限,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介绍。可以改“畅谈未来”为填写“人生规划卡”,让学生设想十年后自己理想的状态,然后按时光倒退的方式来思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八年后、五年后、三年后直至现在的你应该在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的问题,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然后由老师统一保管“人生规划卡”,等过十年以后看看有多少同学实现了自己的未来十年的目标。这样的形式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人人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要实现目标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
三、巧妙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是一个多变、复杂的动态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生态课堂离不开自然的课
堂生成,没有了课堂上的种种生成,生态课堂就犹如无源之水。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不是一个静止的、完全预设的、不能变更的教育要素,而是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教学机智,动态地生成课程价值。思想品德生态课堂必定是将预设和生成融为一体的课,必定是不同观点交融、多种声音争鸣的课。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广大教师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达到优化整合的目的。既要重视预设性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课堂生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方法,和学生一同探讨、分享、创造美好的生命经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在教学进程中,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跟着学生认知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进行,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再是追求如何从学生那里有效地获得正确的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
例如: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一课,学习“诚信的智慧”时,要求学生学会妥善处理诚信与尊重隐私的矛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案例,创设“你的好朋友最近迷上了上网,他让你帮他保守秘密。然而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找你来了解情况”的两难情境,让学生说说“你会怎么做”。教师要保证课堂氛围的宽松,避免学生为迎合老师口是心非,而是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就会有不少学生反馈不会“出卖朋友”,选择隐瞒老师。老师要说明这样的选择也是基于对同伴关系的重视,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消除他们的顾虑。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分析帮助朋友隐瞒实情和告诉老师两种情况会带来的不同结果,并反思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再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一起商讨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方法。这样自然而然让学生领悟到要结合具体情境,权衡利弊,按实际情况妥善处理诚信和尊重他人隐私之间的冲突,并掌握妥善处理矛盾的技巧和“诚信的智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课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改革教法,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充分的舒展,使思想品德课堂体现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和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辉.创建生态课堂.云盘小学网站,2007-11.
[2]汪霞.一种后现代课程观关注课堂生态.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3]蔡明.生态课堂从关怀生命出发.中国教育报,2009-01-02.
[4]包万伦.营造“以生为本”的政治教学生态课堂.考试周刊,2008.19.
作者单位:
浙江台州市仙居县大战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