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幼儿园歌唱教学的多元导入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晓霞

  由于幼儿歌曲内容丰富,教育功能多,有思想性的、有教育性的、有创造性的、有社会性的也有知识性的,所以歌曲的差异是造成歌唱教学导人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对歌曲的教学导人不应当是一种导人手段,而应当是有针对性的多种导人。这样可以让小朋友很快进入到歌唱教学的情境中,加快小朋友对歌曲及歌词的理解,降低歌唱教学的难度,使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中参加歌唱教学,让歌声深入小朋友的心田。我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在歌唱活动中开展多元导入的策略,以便与同仁们商榷。
  
  1.情境表演导入
  根据歌曲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受到形象化的感染,从而导入到歌唱教学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由于小朋友们沉浸在情境中,学习歌曲很容易,表演欲望也很强。在导人中得到启示,小朋友们在基本学会歌曲时,就自发分角色表演起来,在表演中巩固所学知识。只有使语言同语言情境密切配合时,才能使小朋友们和他们所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使小朋友在情境表演中学,在情境表演中用,在情境表演中理解和交往并创新,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余味未了。歌词内容所反应的大多是一些简单的情境和事件,幼儿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如:歌曲《谁饿了》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编排了由两个小朋友组成的情境表演:一个小朋友扮演大猪,一个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教学活动开始了,老师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一只是大猪,一只是小老鼠,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认真观看表演《谁饿了》。小朋友们边看角色形象化的表演,边听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这种情境表演可以使演的、听的、看的小朋友全部进入角色,学习兴趣也很高,为接下去的教学内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故事导入
  幼儿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学习到知识。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叙事性较强,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都较复杂一些,往往还有难以用动作来表现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描述、情节发展、人物对话等。如歌曲《迷路的小黄鸭》当小朋友们静下来时,教师讲起了故事:“有一天,一只小黄鸭在池塘边玩,玩着玩着,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不好,小黄鸭迷路了,它坐在柳树下,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妈妈。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黄鸭,找呀找呀,把它送回家。鸭妈妈,看见了,抱起心爱的小黄鸭,谢谢啦谢谢啦,把它送回了家”。
  小朋友们通过昕故事,来理解歌曲里发生的事,理解歌词的内容,并让老师自然地导入到歌唱教学的活动中。
  
  3.歌词朗诵导入
  朗诵诗歌能给予幼儿一定的思想影响,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词汇。除了能对他们进行美感教育外,还对幼儿练习正确发音和初步的艺术发音方法有特殊的意义。此方法一般运用在第二课时。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的语言较为抽象复杂,且篇幅较长。如果将歌词单独分离出来,用教儿歌和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解歌曲中学习的困难,使幼儿更加关注歌词的韵律节奏等特征。细细品味歌词的意义,将歌词理解的更为深刻。第二阶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曲调与歌词的关系。
  
  
  例如歌曲《小熊过桥》
  此教学活动,可分为二个课时。第―课时的目标是学习歌词,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歌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开始时,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有表情地朗诵歌词: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大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走过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的尾巴摇。通过朗朗上口的歌词朗诵将歌唱教学导人。
  
  4.游戏导入
  游戏导人,即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将歌唱教学导入的方法。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并吸取周围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识,使幼儿的智能和语言得到发展。这种方法适应的范围主要是:歌词内容具有较强的游戏成分,较明确地叙述了游戏的玩法。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从幼儿玩游戏开始,逐步加入歌曲,为玩游戏伴唱。
  例如歌曲《丢手娟》在组织这一活动时,教师是这样运用游戏导人的: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蹲在地上,教师手持手绢,边表演边讲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讲解玩法时已经将歌词渗入到游戏中,小朋友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入了歌唱教学的环节中。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导入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前3分钟的师生合拍,减轻了教师教与小朋友学的负担,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小朋友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小朋友的合作交往意识,使小朋友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使小朋友在快乐中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