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激发兴趣.探究历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其艾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中,通过选择教学方法、整合课本资源、有效切入教学,来刺激学生对所学历史材料的兴趣,是引导学生通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构建认识的桥梁。学生对历史学习只要有了兴趣,就能迸发出学习热情的火花,才能把陌生的、遥远的史事变为熟悉的,才能主动地体验和探究历史过程,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教完了九上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后,有一些感悟和心得,现将备课和教学过程记述下来。
一、利用人物图片,设置悬念
我设计本课第一目“文艺复兴”的教学内容时,第一,选择图片作为教学切入点,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第二,顺势推进,化难为易,逐步构建对“文艺复兴”的认识。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中《蒙娜丽莎》的彩图和配文,同时将我编印的一段具有趣味性、悬念性的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认为是世上最高深莫测、最引发遐想的微笑。一直以来,有关画中主人公的身份和性别就众说纷纭:有人说蒙娜丽莎是男性,有人说是意大利天才达・芬奇的自画像。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面部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包含了喜悦、厌烦、恐惧和愤怒等各种表情。后来,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教授托马斯・黄利用他和学生共同开发的面部识别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画中主人公为女性的可能性达40%至60%,即便画像主人公是男性,它与达・芬奇本人的画像也不相符。”编印材料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寻根问底的急切情绪一个个流露在脸上,我就抓住机遇让学生由画及事,探究历史。下面的文字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教学实录片断:
教师:达・芬奇除了《蒙娜丽莎》,还有什么代表作?这些作品创作于什么时期?
学生1:还有取材于宗教的想象壁画《最后的晚餐》。这些作品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教师:从历史原因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包含着喜悦、厌烦、恐惧和愤怒等复杂的表情?对于蒙娜丽莎为什么会出现性别争议?
学生2:文艺复兴是借古罗马、希腊文化批判封建教会的陈腐说教,与封建教会背道而驰,担心封建教会的残酷镇压。
学生3:《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以佛罗伦萨的女青年为模特的绘画,主人公虽然是女性,但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阳刚之气,不应有争议。
教师:大家说得真好!《蒙娜丽莎》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然后扩展到欧洲,距今近300年,表明文艺复兴深受欧洲人的欢迎。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我们怎样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作用?
学生4:文艺复兴是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所以它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学生5:文艺复兴运动繁荣了欧洲文化领域,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教师:同学们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已经理解了,但是我们从文艺复兴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6:解放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教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从质疑绘画,追溯到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扩展,再到文艺复兴的实质和影响,特别是深刻地认识到解放思想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在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进行探究时,学生调动了所有能够运用的信息去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掌握了文艺复兴的基本内容,也尝试了运用资料探究历史的方法,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勾画历史地图,展开想象
第二目“新航路的开辟”与第一目“文艺复兴”表面上看没有关联,实际上有着相互的联系,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砸碎了封建神学的桎梏,思想得到了解放,因此梦想到东方发财,开始探索前往东方的航路。在对“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中,我选择了分步推进,层层深入,引导探究,培养能力。
第一步,让学生用透明白纸临摹新航路开辟时的几个“洲”的位置,迅速勾画成了一张草图,然后依据课文内容画出四位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路线。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图文的转换,为学生感知和追寻历史过程提供了依据。
第二步,让学生制作新航路开辟中四个航海家的史事年表,还给学生阅读、分析、提取信息的思考空间。
第三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探究历史。我设计了两个有梯度的问题:一是在那茫茫无边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海家凭借着木制的帆船,会不会遇到恶劣环境和艰难险阻?学生很快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大海上风大浪高,暗礁遍布,海洋中凶猛的水生动物、生活补给……险象环生,时时刻刻威胁着航海家生命安全。我接着追问:需要什么精神才能战胜?学生顺理成章地概括出:勇于探险,不畏艰难,敢于战胜困难……,这样,学生对历史过程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探究,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德育功能也贯穿在其中。二是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探索的新航路有什么影响?学生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总结了新航线开辟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史实和想象结合,逐步构建认识。同时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升华。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源于教师;学生善于学习和自主探究,还是源于教师。因此,教师务必在深钻教材和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朱家埠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