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是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数学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一项活动,比单纯枯燥无味的传统数学教学更为形象生动,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是用实验导入新课,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结合教材内容演示新奇趣味性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数学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新奇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一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课下找自己喜欢的长方体(携带方便的实物),观察比较其六个面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长方体的棱,得出长方体有l2条棱,这12条棱根据长短和方向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平行且长短相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维活动,很轻松地得出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利用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数学实验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数学实验进行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实验的条件,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个细节,使学生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加深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面积的单位换算》一节时,1分米=10厘米,学生在计算尺上就能直观地看到,而要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指导学生做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先在纸片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剪下来。剪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然后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然后让学生量一量拼成的这个较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一个很简单的小实验就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又如在教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时,如果单凭教师课上讲解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让学生分别从4根、5根、6根、7根……木棒中分别拿出3根摆个三角形,分别剩下1根、2根、0根、1根……这样一来问题迎刃而解。
  
  三、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解惑释疑
  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疑问,有时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讲清楚。如果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会迎刃而解。如学习《角的认识》后,为了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决定的,笔者给学生留了一个课下小实验:让学生用放大镜观看角的度数,看看角的度数能放大多少倍?大部分学生都做了这个家庭小实验。做实验的学生都明白了:放大镜虽然能放大物体,但却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放大镜下面的角的两条射线只是延长了,角的两条射线的位置没有改变,也就是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没有变,角还是那么大,放大镜仅是把图形的每个部分成比例地放大,而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但还有小部分没有做实验的学生则坚持放大了角的度数,也有的学生将信将疑。笔者想到了实物投影仪,就画了一个30度的角,并用投影仪放大10倍。然后请有疑问的学生用量角器在屏幕上量一量,发现还是30度,于是茅塞顿开,疑云全消。简单的实验使学生明白了放大镜能放大许多东西,但不能放大角的度数。
  
  四、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猜想结论
  小学生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什么事都好奇。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动手操作实验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要比被动地接受教师对公式、性质的讲解要好得多。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出数学知识中某一性质(或规律),就会学到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如用纸板三角形的三个角反复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进而猜想所有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和都是180度。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