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方位教学活动中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伟良

  经常看到小学科学课堂上气氛热烈,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机会多,呈现出一幅热闹活跃的活动场景。然而,很多时候学生虽然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但他们的头脑思维没有活跃起来,这是因为在热闹的表象下忽略了教学的有效性造成的。如果课堂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再精彩、再热闹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该怎样来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思考,任何一个教学目标,最终都有赖于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得以实践和体现,才能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探究的前提
  新教材中每一课都有一个或多个科学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概念的建构,而每―个科学概念又是不孤立的。教师要精心确定出一系列大的概念――概念性的框架,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去建构相关联的科学概念。可以说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
  材料准备也至关重要。作为科学教师,我们深刻体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准备好材料。实验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工具,材料的准备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且具有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典型性、代表性的特点。此外,上课前,教师应对每一个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进行试做,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根据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实验,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探究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无序的讨论等不良行为会造成混乱的学习环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观察,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
  1.让学生学会按时完成作业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作业大多是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的作业,由材料检查员检查登记材料的准备情况;课中的作业是探究记录和科学实验活动练习册,由老师批改或检查,师生共同评价;课后的作业大多是调查、网上查阅资料、饲养观察记录活动,由老师检查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作业有布置必有检查,这样教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学生的责任心就不得不强了,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然养成了。
  2.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
  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给倾听的方法:要求孩子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
  3.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质疑和参加小组讨论四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且有科学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总会取得成功。到那时,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同时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三、精心组织探究活动是有效探究的重要因素
  1.在上课伊始,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展露出的希望,不断扩大原有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师要尊重并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想法,并以它们为基础来为学生构建新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所建构的新概念,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则要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2.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和教师对探究活动的要求
  如果学生不明白探究活动的目的,那么他们势必会盲目地进行探究。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另外,每次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应提出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既能让学生完成本次探究的任务,又不能太限制学生的思想,这需要教师将要求在活动之前提出,因为学生对探究的兴趣一般都很浓,在他们动手操作时,往往不太注意教师说什么了。如教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要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活动之前,要分析记录表如何记录,小组怎样交流与讨论,全班达成共识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探究活动既开放又目标明确。
  3.在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体
  让学生亲身经历尤为重要,在设计探究时不仅要考虑到充足的时间,还应为学生设计好探究主题的层次性,使学生探究思维具有递进性,这样就不能仅仅把目标定位在了解的层面。学生的探究正是在“发现―否定一再发现”的辩证过程中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越来越趋于理性,越来越符合科学,这才是科学探究最大的意义。
  4.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不能忽视其指导作用,要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教师更要加以悉心指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就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提高探究实效。但科学探究方法不能是教师预定的,而是学生根据其选择问题的需要选用,只有学生自己选用的,才是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科学问题的动力。这虽然可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可以使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亲历探究的过程,体现探究的本质。经过合作探究后,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交流的时间,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勇于发表见解。
  5.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并领悟科学的本质。
  总之,要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探索、发现。“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中的研究主题,它不仅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科学探究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教学细节,组织学生参与探究,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周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