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彬

 学校教育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强壮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
    1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的是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知识――布置课外练习
  世界教育史上,不管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不管是凯洛夫还是布鲁纳,这些教育家们提出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制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不仅得不到发展,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争取不到。从以往乃至当前学生的体育能力变化上,不难看出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的体育项目检测,忽略了大众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 上海体育学院对上海市6所大中专院校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结果最示93%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同时又有8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体育应首先要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但简单的一贯制的体育教学内容丧失了体育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结果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不了兴趣。80%的学生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以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是运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之自党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足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觉了高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三、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 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人的任何活动一般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国体育心理学教授马启伟指出:“动机是指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体育教学必须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1)创造外部客观条件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有许多外部客观条件吸引、激励、诱发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形式,设置情景和目标,建立信息反馈,合理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加入个人竞赛和团体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因素,转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产生与存在,不仅需要外部条件的激发,还需要内部心理因素的转化。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那些能直接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如对体育学习的需要、愿望、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情感、信念、理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责任心、义务感、荣誉感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培养相关的这些心理因素。
  (3)强化各种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相互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通过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培养
  合作教学模式是前苏联80年代以来的革新家们――合作教育学的倡导者创立的教学模式,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如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练习中培养相互合作、相互辅导的能力。具体做法是通过―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按学生成绩将学生平均分为三组。并根据小组最终的测试成绩作为衡量每个小组成员成绩的一部分。这样鼓励技术好的学生积极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为了小组的利益积极学习。同时班集体形成了你追我赶团结友爱的氛围,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2)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它对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对前人已有的体育理论和技战术要大胆质疑,勇于发现。即使有些发现是错误的,有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应从正面加以引导、鼓励、帮助。而绝不能挫伤学生这种求异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独创性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置。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如当学生学习篮球比赛有关规则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战术,并通过演示让大家一起讨论。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配合时。教师设定一些变化以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种各种基础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练习方法。减少“你这样不对”,应该怎样怎样的态度,以免剥夺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结论
  
  1 高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
  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香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2 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翰一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近年来,各国纷纷以此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