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生连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素养的范围内。
  过去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搞得不好,效果不高,就是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怎样在阅读起步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呢?
  
  一、多彩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对能刺激视觉感官的物体还是很有兴趣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轻松的音乐、艳丽的图画、生动的故事都会使儿童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刺激学生读书的欲望。
  如在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运用课件打出一座座房子,再加上一些果树、花、草、鸭子、小学生等,并使这些图画动起来,达到视觉上的吸引。学生在老师点击一处景物时,都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画面中体会我们的小学堂最漂亮,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达到了效果,能使学生动情地读,且读得重音突出,声情并茂,训练了语感。
  
  二、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优美的、动听的教学语言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再加上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如能用恰当的语言巧妙地引导,那么在想象空间里学生会如同小在蓝天自由、欢畅地飞翔。
  如在教学《阳光》中,要让同学们理解“阳光像金子”不容易,但我们可以用心灵、用智慧、有感情地解读阳光。于是课堂中教师可如此引导.同学们都见过阳光,用自己的话说说阳光是怎样的?而课文在设计中又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到大海般的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引导学生读“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体会句子中的“更绿”、“更高”。学生就真的能感受出禾苗、小树对阳光充满热爱。“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让学生着重理解“跳进”一词,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三、表演诵读.满足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相结合。好动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也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完全采用自主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拼读语文。熟读课文后,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方法,可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
  让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请一小组上来,愿意表演的表演,愿意朗诵的朗诵,下边的同学做评价者。几轮比赛,选出好的示范表演读,最后大面积的表演读。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当学生读到“小草发芽”、“荷叶圆圆”、“谷穗弯了”、“雪人大肚子一挺”时加上各种合适的动作,让我们“看”到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在飘的美丽景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句子的含义,而且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语言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
  总之,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以在文学教育中得到实现。相反,若离开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审美的活动,语文就不成语文了。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