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素文
摘要:社区教育正从我国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延伸和推进。但由于地域差异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实施面临着许多阻碍,还需要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及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才能协调和互动各种教育因素,形成社区教育合力。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C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063―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实施终身教育有效载体的社区教育,正从我国的各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推进。但由于地域差异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社区教育的推进正遭遇体制、机制等各种障碍。
一、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一个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农村县和经济欠发达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五云镇。2002年根据《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示精神,规划并按地域组建了现在的6个社区(朝晖社区、新城社区、镇中社区、北门社区、风景山社区和水南社区)和79个行政村。2008年开始在五云镇以外的农村建设社区。随着社区的陆续成立,社区教育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向边缘乡村推进。但全县的社区教育不尽如人意。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区活动”型:以社区为平台的教育活动
“社区活动”型主要指借助社区平台,市民自发组织的“四式”娱乐休闲和文化活动、社区组织的“二类讲座”的“四加二”的社区性教育活动。“四式”活动主要指:一是“喊话式”活动。由社区志愿者举着喇叭在大街小巷进行“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的喊话宣传。二是“粘贴式”活动。配合各主题日由社区负责在路旁橱窗粘贴图片等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如吸烟、毒品的危害等。三是“唱跳式”活动。公园广场由市民自发组织开展舞蹈、地方的“四班”(四班:婺剧班、越剧班、京剧班、舞蹈班)文艺活动等;另外,老年秧歌队、老年龙灯队等民族文化的展示活动,成为节日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四是“传单式”活动。按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由社区老年志愿者在街头巷尾分发宣传资料进行卫生、环保等的宣传教育。“二类”讲座主要指:一是“办班”讲座。由社区组织,针对“健康、饮食、老年人居家护理”等知识开展讲座教育。二是“合作”讲座。其他部门按行政部署借助社区平台与社区合作开展讲座活动。如“妇女”节由卫生局与社区合作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法制日”与司法局合作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等。
(二)“学校主导”型: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培训
1.老年大学的教育培训。老年大学面向老年人开设摄影、舞蹈、书法、戏曲、美术等修身养性的社区教育项目,各专业的外出浏览和参观学习活动颇受老年人的青睐。老年大学几乎成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的中心和情感归属。
2.中小学的“家长学校”。由中小学校面向学生家长举办“家长学校”,以促进家校联系,成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家长学校主要集中在城区的中小学校。
3.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社区学院自2009年在学院“不讨政策”,政府“不给资金”的“两不”政策约定下依托电大挂牌成立。社区学院自成立以来,新的社区教育几乎是“零”的突破。2006年,缙云县委、县政府的“三校合并”政策,将仙都职业高中(2004年被认定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机构)并入电大,原仙都职业高中实施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贴上社区教育“新标签”后,成为社区学院的“新成员”,“新瓶装老酒”式的填补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
(三)“政府主导”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开展教育培训
2004年,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在政府领导主导下全面铺开。通过组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建构由缙云县农培办综合管理,其他部门和培训机构协调完成的劳动力培训系统工程。全县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在农培办的组织协调下按计划开展,并为缙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统计,全县已有13804名农村劳动力经过培训跳出农门,转业转岗成为企业员工、服务员、个体业主等。
可以看出,“社区活动”型多以“自发”和“活动”为主,体现出市民的自娱自乐,其覆盖的对象90%以上是老年人。“学校主导”型表现出社区教育的参差不齐。老年大学虽是老年人教育活动的一枝独秀,但仅仅是社区教育的一小部分。“家长学校”面对城区在校学生的家长进行家校联系和配合教育,但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陈旧。社区学院在“两不”政策环境下,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启动并突破社区教育,没能很好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作用。“政府主导”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已初见成效。由此可见,在经济欠发达、市民认识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推行社区教育,“政府主导”型更具权威性、规划性和执行力。
二、农村社区教育的障碍分析
“所谓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和过程”。目前,社区、培训机构(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家长学校等围绕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及“社区发展”开展的教育培训及活动,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但社区教育是基于各种教育形式而又超越形式集各种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系。目前开展的教育培训及活动,并未超越简单拼凑的教育形式,并未形成社区教育体系。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视角和认识的问题,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的建设问题。
(一)视角偏差,认识不到位
从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访谈情况来看,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中小学教育,落脚点是学校的学生。目前全县3―5周岁幼儿入园率只达到93.8%。普及幼儿教育实现3―5周岁幼儿入园率100%的目标还是全县教育工作的重心。全县教育工作的视野还限制在“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忽视“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正规教育”以外的视角来认识社区教育,显然不利于社区教育的统筹和发展。
社区教育尚未进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视野。实施社区教育的火候似乎远远未到。
(二)体制偏差,管理不到位
缙云县目前还是“谁教育谁主管”、“谁办班谁负责”的“分块管理”管理体制。缺少能切实统筹和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及各种教育的领导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1.管理机构空白。缙云县政府至今未将“社区教育”提到工作日程,未听到来自政府的带有实质意义的针对“社区教育”的指令及说法。“社区教育”这一关键词在政府工作报告及文件政策中出现的几率少之又少。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社区教育领导及管理机
构。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对“终身教育”有所涉及,但仅仅是纸上谈兵。未将实施终身教育有效载体的“社区教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府行为。
教育主管部门同样未设置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未任命社区教育领导及管理人员,未确立教育实体机构,甚至连最基本的社区教育管理平台都未建立。教育主管部门主张社区学院等机构“先上马后备鞍”。
至今未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的社区教育管理及运作机构。
2.制度建设不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区教育制度体系。
(1)社区学院的成立缺少专门的法律支撑。2009年,缙云社区学院“自带干粮”依托电大挂牌成立。社区学院的成立没有得到来自政府部门资金及人员配备等的支持。至今社区学院没有独立的法人,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得不到保障。社区学院没能真正成为社区教育的实体,其新的社区教育项目还是“闻其声而不见其行”。社区学院的教育力量未能很好发挥。
(2)资金和人员配备缺少专门的法律依据。社区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人手不足“双重”困扰。社区以社会治安、调解、警务、流动人口登记等多项综合服务为主要职能。调查显示,因得不到管理体制的支持,镇中社区的4名管理及工作人员,同时监管着社区教育。另外,镇中社区接受政府财政投人每年办公经费1.5万元(包含社区办公经费、活动经费与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开支等,社区教育经费没有单项列支)。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年开展各项服务活动所需经费达5万元左右,所短缺的经费只能“自筹”或集体“化缘”。五云镇范围内的6个社区无一例外。缺少人员和经费支持的社区教育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三)机制缺失,协调不到位
1.监管机制缺失,企业培训的主体地位缺失。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的转型、产品的升级及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都需要技术和知识作支撑。因此,企业更有必要开展企业教育。但目前全县没有出台为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的制度措施,监管和评估机制缺失。从访谈和调查情况来看,90%以上的企业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教育培训规划。企业业主对教育和培训的认识莫衷一是,难达共识。调查显示,约有42%的业主认为“员工带着技术来”;另有33%的业主认为“一人一岗”,员工没有时间参与培训。
企业没能承担与财富相匹配的教育责任。
2.激励机制缺失,中介组织参与乏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社区教育的热情不高,社会基金和企业提供的资金资助或教学设施赞助少之又少;社会很少参与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政策制定、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需要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等“头脑风暴”式的参与和建议,需要社会“中介组织”的联姻牵线。然而,目前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中介组织缺少参与热情和参与信心,仍置身于社区教育之外。
3.协调机制缺失,社会资源浪费。由于缺乏协调,各种教育资源没能得到优化组合。
一是网络资源整合不足。网络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目前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网络数字化学习平台尚未建立,社区学院尚未进入社区教育中心,其远程教育功能没能很好发挥。二是社会参与乏力。2004年实施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没能摆脱垂直的组织管理模式。协调不足,农村劳动力“供求失衡”矛盾依存。三是教育衔接断链。社区、老年大学、培训机构等的教育还是“孤岛”式的“零散”的教育,缺乏衔接协调。
三、农村社区教育的对策研究
对现有教育、培训及活动的组合和超越,是一项制度的变迁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突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领导。因此,必须建立“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转换视角,提升认识
从社区教育的内涵出发,才能将视角从学校教育、正规教育转向终身教育。
1.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教育对象的“全员、全程、全面”的教育;是社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的教育;是教育与社会的融合,促进社会向学习化社会发展。正如《学会生存》指出的:“这样一个社会的出现,只能把它理解为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与公民活动)密切交织的过程。”
2.社区教育需要集合和互动各种教育因素。政府、社会(社区、中介组织等)、学校(社区学院)、企事业单位等都是社区教育需要协调和互动的教育力量。社区教育是对各种教育形式的重组和超越,需要协调社区方方面面分散的教育力量,形成社区“大教育”体系,使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有效链接,使各种教育因素得到统筹整合。
3.实施农村社区教育意义重大。农村社区教育是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改善劳动力“供求失衡”,帮助居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实现居民向城镇、发达地区及上层社会流动的前提保障。因此,社区教育是一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期的战略目标。
(二)转换体制,加强管理
1.建立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政府主导”比“分块管理”的管理体制更具规划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管、社区教育委员会协调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参与、乡镇参与地方管理的管理体制(见图1)。
一是建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成立由县政府主要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为成员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内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协调下,统筹规划,合理部署社区教育。三是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单靠教育部门参与领导和管理有些势单力薄,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来统筹和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及各种教育,使教育与社会各项事业密切结合。四是其他部门参与。社区教育是大教育,需要各种组织机构与教育组织机构的联合和有效互动,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和步调一致的配合。五是建立三级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街道、镇(乡)、村(村委会)三级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本辖区的社区教育实施领导、管理。
2.建立并完善社区教育制度体系。一是加强社区教育立法。呼唤《社区教育工作条例》、《社区学院法》等法律的早日出台,让社区学院变成社区教育的实体。二是建立并完善人员配备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资源整合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对社区教育人员配备、资金来源、资源配置、教育机构认定等从制度角度作出规范化的规定,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人员保障制度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三是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使企业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四是建立社区
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政府、街道、镇乡、村(村委会)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互相协调。
使社区教育在制度框架下得以实施,并进入规范化、有序化运转轨道。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互动社会教育力量
1.完善监管机制,使企业成为教育的主体。目前,缙云县还是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的经济增长,企业仍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企业主导的内部职业技能培训,与全县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等紧密联系,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应建立企业参与的社区教育监督机制,监督企业与成人教育中心、镇乡文化中心及街道、学校等建立社区教育组织,让企业承担与财富相匹配的教育责任,成为教育的主体。
2.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中介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有能力的“中介组织”是“有创意的红娘”,是跨部门社区教育的“协调机构”,能在学习“需求者”与“供应者”之间联姻牵线,使教育和需求对口衔接。同时,社会中介组织成员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黏合力,可以提高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激起社会对教育的投资兴趣,带来资金的支持。
因此,应建立并完善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慈善部门、民间机构等社会中介的力量,激发其他社会资源的活力,为社区教育的全面实施聚集力量。
3.完善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1)完善协调机制,互动远程教育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网络数字化平台是社区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应协调并互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让市民只要轻松点击鼠标就可以下载资料或“淘课”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远程教育功能作用。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领域应该扮演重要角色。社区学院以电大为依托,电大成为社区学院“巨人的肩膀”,电大的“三网合一”(天网、地网、人网)技术奠定了社区学院得天独厚的技术基础。应充分协调电大、社区学院等远程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功能作用,让社区学院参与网络建设,串联并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建立县(县级社区学院)、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教育网络,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各项教育资源的帕累托最优。
(2)完善协调机制,集合社会教育力量。一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目前部门间“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的教育格局,建立部门间的联系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孤岛”式的独来独往的教育,形成协调、互动的社区“大教育”体系。二是建立学校、社区、市民学校“三举并进”的运行机制,使社区、学校(老年大学、中小学校、社区学院等)、市民学校等的教育相互衔接,沟通协调。三是建立“教育立交桥”。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互补共进,形成“自学、教学、互学”立体式多样化的学习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的全面推行任重道远,只有转换视角,转换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探索新的适合农村特点的运行机制,才能协调和互动各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