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材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道熙
摘要:根据新课程相应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版)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和编写的,2001年秋季起已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大连等地实验。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分别供三年制初中第三学年或四年制初中第三、四学年试用。
这套化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力求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反映化学的新进展及其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上册在试用过程中反映良好。下册也已经研究、编写完毕,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将继续供应。现将下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特点作以下说明。
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要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材在选材时必须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认知规律,以及对科学过程的感受,精心处理好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过分强调知识间的逻辑顺序和概念的严密性。
例如,新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如下: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单元溶液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新教材将金属和金属材料安排在第八单元,就是因为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这样安排目的是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完上册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又如,新教材中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和氮肥的简易鉴别等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的内容,都是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考虑编写的。这样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在实际中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不过分强调定义的严密性。例如,教材中对于“酸”和“碱”定义的处理,不像过去那样,一开始就对“酸”和“碱”下严格的定义,而是先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得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然后从分析为什么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角度,去剖析酸和碱的本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处理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接受。
二、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我国当前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的探究性学习。为什么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由科学教育的目的和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所决定的。
首先,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通过科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培养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等方面具有其他学习方式(如授受式,指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从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主动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一次次遇到不解的现象,内心失去平衡然后又努力恢复平衡,而这正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建构和丰富的过程。
因此,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同样,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最高境界应该是他们自主的探究,是探究贯穿于始终的学习过程,是达到学习即探究、探究即学习那样一种自然的状态。虽然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相对成熟的、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成果,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经过学生直接的探究(而且也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学生的科学学习中缺少足够的探究体验,科学知识就不能真正的融入他们的心灵,就有可能使他们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发生、发展产生错误的印象。因此,新教材在编写时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9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