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开发化学有效课堂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林娟
摘 要: 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效率低、重形式、轻实质,学生得不到有效发展等问题,从课程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方面,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了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教学 有效课堂 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中学的主要基础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民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化学教学,而且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化学老师和学生该怎样进行师生互动、有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呢?下面我谈谈一些见解。
1.课堂导入要富有情趣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讲解,课堂的导入往往被许多老师所忽略。良好的导入再配上老师生动的语言,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常常收获惊喜。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想法:上化学课很有意思,很值得期待,很有激情,课堂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因此研究导课的艺术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我积累了常见的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较好的化学课堂导入法。
1.1模型、图片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如高一讲“不同类型的晶体”时,我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么样的代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了之后你就明白了。
1.2实物展示导入法
实物展示以其直观多变(颜色、形状)的特点,比起教师的说教是更具吸引力的。
1.3化学史导入法
学习碱金属知识时,可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发现者是英国化学家戴维。戴维用电解法得到钾后,将电解产物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从此,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还可以继续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更加努力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此外还制取了非金属硼和笑气(N2O)等。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要好好向戴维学习,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1.4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既然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如必修二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劣质奶粉销售引起“大头娃娃”的相关新闻和数据统计,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蛋白质性质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用SARS病毒电子照片来导入新课并辅以相关的文字说明:SARS病的凶手――冠状病毒,有自己的核酸和蛋白质。它进入人体后,借助人体内的原料合成病毒。其实当我们人体发病时,是它的蛋白质对我们起了作用。
1.5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必修二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我这样设计了引言:“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富有趣味性了。
在讲原电池的时候我以故事导入:从前,有一位格林太太,镶了颗金牙,出了车祸后,又在金牙旁边镶了颗不锈钢牙,可是,自从她镶了牙,就常常觉得不舒服,这是为什么?等我们学完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而且,我们还可以对症下药呢?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医生呀?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吧!
1.6化学魔术或化学实验导入法
用化学魔术或化学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如,在讲解氨的结构和性质时,可先表演“空瓶生烟”的小魔术,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与氯化氢作用生成氯化铵的性质外,还具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详细讨论氨气的结构和性质。
在讲浓硫酸时,化学魔术如“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火”,“美丽的喷泉”,“鸡蛋跳舞”,等等,都是不错的导课的选择。
2.因材施教,突出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个环节――备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备课的方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的重难点,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应教给学生如何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直问直答式的低级认知提问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懂得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辨疑提问的技能。例如:在讲“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时,我就注意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首先,让学生观察实验:将一长方形滤纸上每隔一定距离滴加一滴无色酚酞,放在一支干燥的试管中,再在试管口塞上蘸有浓氨水的棉团。学生说出了所观察的现象。然后启发学生面对这种现象,你头脑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学生说:“滴有酚酞的试纸为什么会变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观察“向氨水中滴加酚酞”的现象后,又启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氨水中滴加酚酞出现的红色与第一个实验中试纸上的红色一样,奇怪的是第二个实验两种物质接触了变红,而第一个实验试纸上的酚酞与棉团上的氨水没有接触,怎么也出现相同的红色呢?我又提示:“前面的同学闻到什么气味没有?告诉大家。”学生脱口而出:“好刺鼻的味道,哪里来的?”我就这样启发学生提问,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答案,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
3.1善待提问行为,保护学生的质疑心理。
对于学生的提问行为,教师既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又要引导他们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使他们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即使由于种种限制,不可能就学生的提问,立即引导他们去寻找解决的途径,也要充分肯定其动机,肯定其所提问题的价值,小心地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权威,如书本、教师等构成挑战时,我们也应该毫不含糊地肯定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只有当学生的提问行为受到保护时,其问题意识才能自由呈现。
3.2适当进行提问训练
教师可以把提问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训练提问其实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有学才有思,有思才有问。同样以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探究学习为例,氨水中不仅有氨分子,而且有水分子,氨分子在不断运动,难道水分子没有运动?同样也运动,为什么我们没有觉察呢?那是因为水分子没有味道。既然这样,那么酚酞试纸变红是为什么呢?这样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是氨分子使酚酞变红?”“是水分子使酚酞变红?”“如何证明这一问题呢?”这样再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当老师,为他们安排好要上的课题,让他提前预习,询问他所理解的重点,脑中产生的疑问,考虑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为了讲清某个问题,自己会深入阅读书本,仔细思考,还主动查资料求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教然后知困”的体会,其疑问意识必然大大增强。
总之,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教与学中加强反思,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就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注重实践的习惯;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进而深入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形成对一切事物感兴趣、有质疑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这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使学生增强了问题意识,教师加强了教学反思,双方合力,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启发学生,促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能够自发自觉地动脑、动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成长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会学习的学生。相应的,教师也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陈新峰.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教材・教法,2004,(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毕华林,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