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焦艳馨
摘 要: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实践能力 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新课标中对化学实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因“奇”而观,要把学生这种出于好奇的不自觉的观察上升为有目的的观察,必须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
1.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有目的的观察才是有效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端,转瞬即逝,要使观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例如:在做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反应物的色态、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过程中的现象,以及生成物的色态。这样有目的的观察,可以避免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程序地进行观察。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程序分段进行的。例如苏教版必修二中“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时,观察步骤是:①苯和液溴混合后有何现象?②加入少量铁屑,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烧瓶内,以及导管口附近有何现象?③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里的液体滴入硝酸银溶液,有何现象?④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又有何现象?这样层次清晰地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可以避免学生由于观察步骤的颠倒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
1.教师讲解示范。
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进行规范的操作示范,介绍仪器的规格、性能,以及使用范围,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要领,指明不规范操作可能引起的实验误差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例如演示实验室制氯气时,教师在操作中,对仪器的装配、气密性检查、加热的方法、气体收集、尾气吸收等均应做到严格、规范,加深学生对规范性操作的认识。
2.学生模仿练习。
在观察教师示范时,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有关表象,产生了效仿的动机,但必须通过反复的模仿训练,才能形成正确的操作习惯,达到规范操作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反复实践,不断练习、纠错,以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3.学生独立操作。
实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及时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和疏漏,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纠正操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有效地训练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通过大量的独立操作训练,学生能较快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不断地提高实验能力。
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从实验、观察和测定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
1.善于利用实验,提出思考性的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提出疑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钠的性质实验,引人入胜的实验现象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也产生许多疑问。这时教师应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考: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且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并发出嘶嘶声?滴入的酚酞试液为什么会变红?在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搞清产生上述现象的化学原理之后,教师还可拓宽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钠与酸反应,预计反应的现象是怎样的?为什么?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实验提出问题,又通过实验验证预言,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化状态,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学习“盐类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定氯化钠、醋酸钠、硫酸铵这三种盐溶液的pH值后知道:盐溶液并非都显中性。在此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逐步释疑,摸索规律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思考:①实验中所用的盐其组成中既无H+,又无OH-,为什么溶于水后却呈现一定的酸碱性?体系中过量的H+、OH-从何而来?②盐溶液呈现的酸碱性与组成的离子之间有何关系?③在上述各种盐溶液中,存在哪些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离子,它们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根据学生的说法总结。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中若能经常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教师利用化学实验,设计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199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一个设计实验,给出了一些常见的仪器,如:烧杯、干燥管、导管、胶塞、普通漏斗、止水夹等,让考生设计一个能够控制反应开始和结束的制氢气的建议装置。这个实验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进行了考查,有一些考生设计了很多比较实用的装置,从而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等待我们去进行挖掘。
参考文献:
[1]范杰.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张文华,童建军.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