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 勇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听、说、读、写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综合性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创意地表达,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写作教学 运用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只有单项内容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性学习。因此,重视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仅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与课程形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听、说、读、写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何不把综合性学习渗透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一片自己的天地呢?
  一、亲身体验,给学生一份创造的灵感
  “我手写我心”,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活动,体验也尽不相同。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自主组织文学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不仅做习作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做习作活动的创造者。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主张学生的作文要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用鲜活的思想,不拘一格地自然地表露,即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去强调成篇。
  (一)从内容上说,生活上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诉诸文字,对于某一形象、某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三言两语作个记录。而强调“成篇”,就会过多地考虑结构,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从而限制畅所欲言,更多地留下“作”的痕迹。
  (二)从形式上说,多做一些分解的训练,有利于基本功的扎实加强,而小型分解的训练还有利于上课的操作。每次突出一个重点,进行一些训练,循序渐进,盘旋上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可能提高。如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等。
  二、培养想象力,给学生一双放飞心灵的翅膀
  学生的心灵没有翅膀,笔下的言语自然不会飞翔。纵观当下学生的习作,我们就会发现,原本非常熟悉的生活,在他们笔下变得陌生、冰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了没有?《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第二条要求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我在上完七年级第二单元“秋日撷英”后,搞了一次“感受自然”的专题研究活动,设计了明确的分工活动:(1)我的大自然朋友――对大自然花鸟虫草的生命关照;(2)走过四季――让学生抓住四季的独特景色谈自己的感受;(3)心中的美景――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创意地描摹心中之景。我要求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并撰写研究报告,继而进行一堂写作训练课。在学生描绘无奇不有的自然美景后,我适时点拨:“大自然的美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自然之美,美在色彩,美在形象,更美在感悟。”以此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事物的表象体味生命最本质的意义。随后交上来的作文焕然一新,有《落叶》、《陶醉》、《感谢那片叶子》、《和小狗有关的日子》等。学生在发展想象力时,会备加关注生命的细微变化,体察生活的美丽和多情。
  三、关注言语,给学生赋予个性的张扬
  当下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积累。有学者称“积累与运用”好比“布云与落雨”,云层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无云绝然不会有雨。我赞同这样的说法。可是从学生的作文上看,虽然散文文体居多,但生搬硬套,只有外观的俗气,没有内在的气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作文,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东西,要学生写出有个性化的东西出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学生为什么缺少个性?罗珠彪认为,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让孩子思想趋同、风格趋同,未曾动笔,从内容到主题各种要求就先把孩子们的思路“统一”了。没有个性哪来创新?作文应该成为孩子们个性成长的助推器,成为他们人文思想的训练操。
  学生不会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表达,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而且是语文教师的悲哀。因此,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涵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最优化的学习策略。语文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而且能为学生的言语成长提供了有效辅助。
  四、注重评价,给学生一个有效地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评价进入学生的习作过程和方法、情感及态度领域。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很多教师回答是批改作文。其实,“一支笔”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是不妥之举。叶圣陶先生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界提出的口号。
  作文不应该只是给教师读,而应该拥有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对某篇作文评头论足,发表不同意见。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教师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的、最完善的定论;学生在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后,可以提出认同或不认同的见解。这个过程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的平台,有利于提高思辨力。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认识也必然会随之提高。这种讨论不只是对文章的有益,对参加讨论的学生也是有益的,因为当他们参与评价某篇作文的时候,思维也都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每个人的思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可以充分体现。这一过程的体验在教学中应该珍惜。
  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质量,更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提倡让学生建立写作档案,自制作文书,而且建议在作品后设置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专栏。
  总之,写作过程集语言历练、思维探究、生活思考、情感体验为一体。综合性学习的渗透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在充分的自由天地下,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参与式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