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房红芳
摘要: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语看作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是语言修饰的手段,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语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隐语既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又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隐语在英语词汇和文化教学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隐喻英语教学应用价值
1.引言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是语言修饰的手段。对于隐喻的研究,传统观也一直将其和文学研究联系在一起。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认知语言学在近一二十年的发展中已经证明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和基本方式。
人类隐喻认知结构是语言和社会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而语言反过来又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产生影响。语言和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说明,要学好一种语言,了解、理解和掌握作为这种语言及相关文化的基础的隐喻是非常重要的。正如Lakoff和Johnson在其重要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所指出的,隐喻并不仅用于文学作品(Lakoff & Johnson,1980)。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熟悉隐喻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而且能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词汇意义,增强他们的英语理解力,提高其英语表达水平。多数语言都有隐喻用法,但不同语言中具体词的隐喻用法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隐喻用法,进行不同语言的隐喻之间的比较,就能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异同,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更为有效。因此,我认为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很广泛的。我仅选择从英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这两方面来谈谈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基本作用就是把一个事物(源域)的某些特征推理影射到另一事物(目的域)的认知过程。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隐喻对人类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词汇系统都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束定芳有过如下评论:“隐喻是语言中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我们似乎可以说,隐喻是语言变化的先导,是语言的刀锋,它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束定芳,2000)”
隐语不仅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人类语言中选词和构词的共同手段。说隐语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指的是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直接创造出新颖性、生动性的语言,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的现象。因为隐喻涉及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的域影射的结果,在创造新语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刻意寻找强调新旧语境间相似性的词语,即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命名的事物。如“电脑”、“信息公路”、“网上冲浪”、“家庭影院”、“傻瓜相机”等。
一词多义现象就是通过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核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所以,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它们或多或少都会与其核心意义有些瓜葛。如英语中“sweet”一词的核心意义是“甜的”,本是用来形容食物或饮料味道的,但它常常用作隐喻,描述和蔼可亲、可爱、甜美的人或另人愉快的行为。如:have a sweet sleep(睡个好觉),a sweet voice(甜美的声音),a sweet temper(温柔的性情),sweetheart(心上人),sweet talk(甜言蜜语)等。
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告知学生要充分重视词汇的最核心意义,即所谓的“原型”。其他词义则是在这一中心词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这样,学生记起单词来就容易多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词汇的隐喻意义与核心意义比较接近,而有些隐喻意义与核心意义相距甚远。与核心意义比较接近的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离核心意义相距甚远的掌握起来就相对难一点。因此,教授词汇时,对于那些重要的而隐喻意义又较深层的词汇,应该是教师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以方位介词up(上升、向上)为例,看看教师应如何讲解隐喻意义较为深远的词汇。请看下列例句:
1)The airplane flew high up into the sky.(飞机飞入高空)
2)The price of gold keeps going up.(黄金价格不断攀升)
3)On Sunday he went up north to Beijing.(星期天他北上去北京了)
4)We are going up to New York for the day.(我们要上纽约去一天)
5)She gathered up her belongings.(她收拾起她的私人物品)
6)They have had the road up to lay some pipes.(他们挖开了路面以便铺设管线)
7)All of food had been eaten up.(所有的食品都被吃光了)
8)They were not up yet――they were working until late last night.(他们还没起床,昨晚熬夜了)
9)The county was up,ready to drive out of the enemy.(全国上下群情激昂,严阵以待将敌人赶出去)
10)What is up with him?He looks furious.(他怎么了?看上去怒气冲冲的。)
我们知道,up的核心意义是“上升”、“向上”,显然例1)、2)中的up(向上飞)、(上涨、攀升)是其核心意义;例3)中的up(北上)离其核心意义有点距离,但众所周知,在地图上,北为上,南为下,故用go up north;例4)中的up(上重要的地方去)离“上升”的意义又远了点,可是在我们常人的印象中,重要的地方往往是高官显族的所在地,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故用go up to New York;例5)中的up(收拾、聚拢)可以这样来理解,把分散的东西收拾、聚拢到一起,肯定会在空间上产生一定的高度;对例6)中up(分开,成碎片)的理解是要想把某样东西弄碎,首先得抬高某一物品,使它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聚集力量作用于这样东西,才能达到弄碎的目的;例7)中的up(光了,终了)与“上升”的意义好像没联系,可我们知道在空间意义上,上升到一定程度,便是结束,所以,up可以隐喻为“终了”;例8)、例9)、例10)中的up(起床)、(群情激昂)、(发生)好像与核心意义不沾边,可是我们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起床”从睡卧状态到站立状态,也是一种“上升”;“群情激昂”是指情绪的上升;“发生”是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讲解词汇时,要是能把某些词的深层隐喻意义讲解清楚的话,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省力多了。
3.隐喻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常规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而且最能反映各个民族思维的相似性与差异。而语言又是社会文化的载体,由于一种语言的隐喻折射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的思想方式和社会文化特征,所以,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必然存在着相同或不同之处。因此,我认为,通过隐喻这个窗口可以透视文化,通过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尤其是进行文化比较方面的教学,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文化教学途径。因为学习和掌握了一种语言的隐喻用法,人们就可以进行不同语言的隐喻之间的比较,就能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异同,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更为有效。
英语中有大量的词和词语与汉语中的对应词和词语在隐喻用法上完全一致,如“fruit”和“果实”都可以表示经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就;“healthy”和“健康的”也都可以表示情况、组织、关系等事物良好的或正常的情况;“headache”和“头疼”通常也都用来指那些让人烦恼、焦虑的问题,等等。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别,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同一事物的思维、理解、看法和说法又不尽相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不仅有字面意义相同、隐喻意义不同的词和词语存在,如: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看上去好像是汉语中“亡羊补牢”的意思,其实不然,其隐喻含义是“马丢了再锁马厩为时已晚”,而“亡羊补牢”的隐喻意义是“羊丢了之后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去采取些必要措施为时还不晚”。
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隐喻意义相同、字面意义不同的词和词语存在,如英语中“dinosaur”用来指行为处事古板、不合时宜的人,但具有同样隐喻意义的汉语词是“老古董”,而不是与“dinosaur”字面意义对等的“恐龙”。
英汉两种语言中更有大量为这两种语言其中一种所特有的隐喻存在。如在英语中,表示机动车辆的词“vehicle”可以隐喻为达到某种目的、传达思想感情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等,例如,Every effort will be made to stop them using banks as vehicles for financing their subsidiaries on the cheap.(人们将尽一切努力,阻止他们把银行用作廉价资助其附属公司的工具);An advertisement is not simply a vehicle for its message.(广告不仅仅是传达其信息的一种方式);而汉语中却没有此种隐喻用法,原因也许是英美等国的汽车普及率远比中国高,与之相关的汽车词汇尚未进入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当然也不可能由此引申出隐喻意义。另一方面,汉语中一些与“龙”有关的隐喻如指皇帝身体的“龙体”;表示“父母对子女怀有厚望”意思的“望子成龙”;描述一个人活泼矫健、生气勃勃的样子的“生龙活虎”等在英语中也无法找到对应。尽管人们一般认为汉语的“龙”相当于英语的dragon,但两者的社会文化意义毫不相干:前者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代表的是皇权、吉祥等积极含义,后者在英美文化中代表的却是凶残与邪恶等消极意义。甚至这两者的图形也大不相同:后者比前者多了一对翅膀。由于这些差别的存在,有关“龙”的隐喻的中国文化属性让英美人听了肯定是摸不着头脑。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由文化差异造成的母语中的隐喻与目标语中的隐喻的偏差是主要的学习障碍之一。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文化的陶冶不可或缺,而通过系统地教授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隐喻理当成为英语文化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汲取隐喻研究成果,关照隐喻中所涵盖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仅停留于字面意义,更应理解其背后所隐含的真实意义,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在心里词典中构成语义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
4.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隐喻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文化背景,从而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熟悉并建立以英语为目的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增强英语语感,最终掌握地道的英语。因此,隐喻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我想它不仅可以用于词汇、文化教学,而且可用于翻译、阅读等各个方面的英语教学,这有待于同行们进一步的共同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Deignan,A.Metaphor.北京:外文出版社,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
[2]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Wehmeier,S.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胡壮麟.认知语言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彭建武.认知语言学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