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心理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秋英

  摘 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心理学教学中也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文章试从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心理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心理学教学 和谐课堂 必要性 策略
  
  一、在心理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必要性
  
  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对本门学科了解不多,比较陌生。在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较单一、枯燥,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课堂教学就变得机械、沉默和格式化,缺乏了生气和乐趣。学生反映教师讲课很全面、很细,能听明白,但下课后,便忘得快,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减弱了,也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和谐教育,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情感共鸣,师生关系和谐统一。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实现和谐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也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心理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心理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关系。好的心理课,课堂氛围宽松、自然、真实,学生有机会并愿意说出自己的心声,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哪怕学生说出的想法中有些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错误,教师也要认真聆听。教师只有聆听到了学生的情绪,对学生采取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学生才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才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心理学的研究一再表明,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只有主动接触、关心、热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从而才能在师生之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这是形成和谐心理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心理学教学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还在于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修养,因此更需要采用多献爱心、和风细雨、情感渗透的原则与方法,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勇于创新。在新时期的教改之下,心理学课堂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在开放中搞活。一堂好的心理课应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讨论法、实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了和谐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儿童的志向和价值观”教学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近年来多例学生因盲目模仿和追求心中偶像而造成悲剧的材料,同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结合小学生的志向和价值观的特点,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②如何防止悲剧的产生?③联系现实,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志向和价值观?等等。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促使学生主动表决心:作为学生,应把志向与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努力奋斗。整个课堂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课堂气氛和谐、活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再如,在教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这两个概念时,笔者便采用了实验演示法。设计的操作步骤如下:①自行设计演示卡(分别用黄、绿、蓝三色写上五个词,并在卡四角的任意一处画上一个三角形)一张。②程序:a.指导语:“我给大家呈现一张卡片,要求大家在10秒内把卡片上的词记住。”b.正式实验后,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卡片上有几个什么词?卡片上的词有几种颜色?词与色是怎样结合的?卡片上还有什么东西?c.学生回答问题后,询问学生的体会,再次呈现卡片进行核对。③讨论:a.为什么第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这是什么识记?b.为什么其他问题回答较差?这是什么识记?整个课堂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昂,参与意识强烈,在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洋溢着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
  因此,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造各种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3.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好课的最基本特点。心理学课的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而决不是“以老师为本”。但长期以来,由于考试仍然是当前社会甄别和选拔人才的决定性手段,教师注重的还是如何让学生记住某一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普遍对心理学课缺乏兴趣,背记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无法统一,心理学课难以实现其教育目标。作为一位心理学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重视学生的关注与需求、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培养学生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指导学生在实践、合作中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倡导教学民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与学处于和谐的统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时,笔者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并要求学生围绕如下问题进行探讨:①为什么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②分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③联系实际谈怎样预防注意力的分散?④联系实际谈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最后,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智慧,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具体成果,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交流内在体验,这里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整个课堂,学生思想活跃,探究气氛浓厚。这既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教与学的统一。
  4.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善于利用激励艺术,增强认识的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而同时又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是摆在心理学教师面前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人们过多地关注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陶冶和意志锻炼。这样,易于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双重人格,有碍学生健康、完善个性养成。这不仅不符合心理学课的教学目标,反而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心理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去教,用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和影响学生,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心理学课教学中,有了情感体验的成分,多了亲近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就明显增强。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由此可见,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是教学双方互动最好的催化剂,它能把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统一起来,从而促进和谐心理学课堂的形成。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鼓励和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和水一样对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会更加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成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探求知识的动力。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要及时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赞美要真诚、发自内心、实事求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公正、公平,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评价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无论是语言的鼓励,还是物质的奖励,对学生来说都同样重要。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把心理学课堂变成一个激励、赏识、关注学生成长、快乐而充满活力的和谐课堂。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心理学课教师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创设和谐的心理学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