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容珍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作为重要的教学要求,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阅读教学,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改变观念,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投入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是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持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分享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和限制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说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分析讲解,学生是难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的,学生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就谈不上对阅读会有多少好感,更谈不上有浓厚的兴趣了。
  
  二、因材施教,引导阅读
  
  学生年龄小,能力和经验有限,不能自己安排合适的阅读活动。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用合理的教学目标去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难以消化,不易理解文章内容,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反而阻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发展;目标定得过低,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科学恰当地确定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每一篇课文之前,都明白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地进入自主阅读之中,把书读进去、读出味道来,学生也就喜欢读书了。比如,阅读一篇文章,要认识几个生字或记住几个词语,或认识某种修辞手法,或要熟读一段美文等。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读准一读通一读懂”、“读通一读懂一品读”等,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了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当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设问质疑,促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的实质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不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使学生无所适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差异去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太难会抑制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令其望而却步,失去自信心:太易则会导致学生思维松懈。再次,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应当能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索。而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最后,问题的次数要适量,提问的时机要适宜,问题过多过滥,提问频繁,使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难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反而是用教师的设问牵着学生思维,让学生跟着教师走。
  
  四、小组合作。深化阅读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但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自读后,让其将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读、说、演、画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拓宽小组成员的阅读视野,深化阅读体验。如此可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
  总之,阅读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