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模糊语言语用功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艳

  摘 要:英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语法规则性和语句的约定俗成不仅贯穿于人类的语言交际之中,而且始终反映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以揭示这些特征,处理好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改变教学观念,并倡导注重语言模糊性功能教学有助于学生们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 语用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 启示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因为语言是人类认知事物、进行思维、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手段,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是由语言单位之间所具有的界限的不确定性和语言单位自身意义具有的伸缩性引起的。语言的模糊性不仅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语义特征、丰富的语义内容和微妙的语义功能。模糊语言历来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但模糊语言的正确使用能够使交际时语言的运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正确理解模糊语言的等值信息对提高大学生在英语的应用能力方面大有裨益。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部分现状:在教学过程忽略英语语言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固有特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大量模糊现象。但是由于许多年来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受传统结构主义和二值逻辑(非此即彼的逻辑)的影响而忽视这个特征,我们总是将语言的固有特性归结为精确性,因而在教学中我们片面地强调语言的精确性,而无视语言的模糊性,这种语言知识掌握的不完整性或多或少地导致了教学理念的偏差,而这种偏差或许造成了我们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也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导致了教和学均事倍功半的局面。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课文的处理上,往往只限于做一些静态性分析(根据语法规则和字典中条文规定来做的分析)。很多教师脱离课文实例,一味地强调精确性,将某些词语或者短语在词典中的精确释义罗列出来,这样便会造成学生无法灵活而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语,甚至对英语本身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英语教学带来的直接后果使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仅限于对一些单词的某些字典释义的掌握,无法实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的交际功能的学习目的。学生要么无法向英语本族人有效地表达自己,要么所表达的英语听起来很呆板,很书本子气。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特性以及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这一事实知之甚少的缘故,也就是说,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在某种情况下其概念可能是精确的,而其意义在某些具体情形中有可能是模糊的。这便是语言使用中所体现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得体性。
  例如,数词是英语学习者接触英语最早习得的一个基础部分,多数英语学习者认为数词表达的是一种很精确的概念,在英语学习中是最简单、严谨的部分,而在英语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数词的很多用法表达的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The parson officially pronounced that they became one.句中one原本表达的是精确概念“一,一个”的意思,但是在此情境中,此句只能理解为“牧师正式宣告他们成婚”。又如,“a couple”是一个具有精确意义的短语,是“一对,一双”(尤指男女),但在英语口语中,短语“in a couple of days”是个模糊概念,意思是“两三天”或“几天”。再如,We’d decided to sell our house,but then we began to have second thoughts.句中second在此表达的是“再三考虑,再次考虑”的模糊概念。大学英语课本中曾出现过这样的翻译练习: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部分同学直译为“他昨晚在第七重天。”而另一部分学生将“heaven:天堂”和“死”联想到一起,就翻译成“他昨天晚上死了。”事实上英语中“the seventh heaven”喻指“高兴”,数词seventh在此表达的是一种模糊语义,无需直译。
  因此,根据实情对词语或短语的用法进行动态的分析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也能帮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更加生动、实用、得体。
  
  二、注重模糊性的语用功能,灵活地运用语法和约定俗成短语结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所学的课文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符合他们在中学所学习的语法规则的语句?为什么一些句子的真实含义和他们的理解大相径庭?
  在模糊理论的启发下,我们也认识到作为自然语言的英语除了其精确性和模糊性是其固有的特征外,还有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约定俗成。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发展到今天,必定要有其严格的语法规则,否则它就无法成其为交际手段。如果英语没有语法规则来限制和指导,英语学习者就无章可循,无法去学。然而,英语像其他语言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除了由语法规则作框架之外,也离不开约定俗成。从人类行为和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约定的交际手段。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象征性系统。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又必须重视语言的模糊性。注重教学中英语精确性和模糊性的辨证关系,让学生们知道二者都是语言所固有的特性。缺乏精确性和规则性就丢掉了语言的科学框架,会使语言结构松散、词序混乱。而让学生们了解英语的模糊性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技巧有助于他们提高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的模糊性有助于他们用正确的英语来应对他们所遇到的复杂情形。
  鉴于英语语言是精确性与模糊性的结合体,综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一因素,笔者认为在大学低年级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语言的精确性,注重语法规则。因为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仍处在认知的感性阶段,他们对语言的特征知之甚少,若一味地强调英语的模糊性,突出语言中出现的,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语言,语言知识结构混乱,基础薄弱。因此,在此阶段,应将英语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句法结构等规则性的知识作为重点,将基础打牢。例如,我们可以在此阶段强调英语词汇构成知识、语法知识,比较英语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的不同等等。
  而当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严格的语法规则训练,具备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和英语知识,并对英语特性有了一定认识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了。此时,我们可以开始讲解一些英语复杂的特性,譬如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模糊性的语用功能。如:大学英语中有这样一段情景,一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与一美国学生进行初次交流后,美国学生问了一句“How do you find it here?”至此,这位学生开始猜测这句话的意思:“你是怎么发现这儿的?”“你是怎么发现这里的这个学校的?”等等,最后,根据上下文以及教师对文化差异和语言约定俗成的特征的启发,学生最终猜到这句话的意思是“Do you like this country?”此外,模糊修辞在英语语言中也非常常见,如委婉、借代、比喻、比拟、双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补充此类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实际理解和语用能力。例如,“She is carrying a baby.”的意思不是“抱着孩子”而是“她怀孕了”;再如,与汉语相同,英语中同样用“to be old”,“to go to sleep”,“to be no more”,“to lay down one’s life”,“to pass away”,“to breathe one’s last”,“to go west”,“to depart from his life”,“to go to heaven”,“to be called to God”,“become an immortal” 等来表示“死亡”这一字眼。尤为这些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的导入,增加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与专业英语相比,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加强模糊语言语言功能的介绍。
  
  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差,目标不明确,加之没有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调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一直是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探讨的问题。而对模糊语言语用功能的介绍使得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在客观上提高了他们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四、结束语
  
  总之,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注意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教学中英语精确性和模糊性的辨证关系,让学生们知道二者都是语言所固有的特性。学生只有对这些语言特性有了明确的概念时,才能理解这些现象是符合语言实质的,规则当中有例外也是不足为奇的。随着学生们语用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他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时,他们就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了。另一方面,英语模糊性的语用功能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J.Vocabulary:Learning to Be Imprecise Modern English Teacher,1979,(7):25-27.
  [2]Channell,Vague Languag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4]袁芳.谈英语中的模糊表达.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