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精读课探究式教法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杨 徐冬梅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是在通过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和探究中学习从而到达传授知识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语篇分析是从整体上全面理解篇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手段。这两种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本文将从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对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入手,分析在语篇分析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和运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 探究式教学法 英语精读课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功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英语精读课教学普遍采用这样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复习以往知识,引入新课,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沿用“语言分析”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词语和句型等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逐字逐句分析,逐句逐段翻译,而对课文的篇章结构、主题立意、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因素重视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但总体上驾驭篇章的能力不强,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本文在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际、段际关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再把一些长句和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法分析与训练,这就是语篇分析能力。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词汇、语法、内容的完美结合。不少教师及学生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仍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课文讲解之后,每个单词、句子都懂,就是不懂全文的意思。这就说明缺乏篇章学习的训练。
  探究式教法(inquiry teaching)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著名的教育家J. Deway针对美国的儿童教育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在做中学的主张。他认为教育不应当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过程和方法。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设置疑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等(柴西琴,2001)。这种教学模式的提出为20世纪中期Schwab的探究式教学法奠定了基础。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个体探究和合作探究。自学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尽可能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质疑。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得以迅速提高。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利用若干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教师可根据需要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这三种形式:一是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十个人左右。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由于语篇分析理论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的英语精读课探究式教学法按照如下步骤具体实施教学。第一步,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第二步,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第三步,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第四步,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第五步,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第六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文章主题思想;第七步,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八步,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
  例如,在Why My Great-uncle Gave up the Ministry?一文的课堂教学中,就采用了上述步骤。文章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总体概述叔公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突出指出叔公的缺点就是笨拙。随后具体引用叔公恰恰因为笨拙而在工作中犯的两个错误。最后也正是因为这个缺点最终放弃了他牧师的职位。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中心思想一目了然,使学生了解了整个文章的结构。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以语篇分析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方法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值得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5]张玉梅.探究式教学模式评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
  [6]黄源深,虞苏美.综合英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