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丛利红

  摘 要: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存在一个词具有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一般有两三种解释,文言文中的多义词义项可多至五六个甚至十几个。古人在书面语言上以单音词为主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概念。这就必然会出现一词多义现象。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最早的意义叫做本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义项叫做引申义。本义可以引申出多个义项,这多个义项,也就是一词多义。
  关键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词多义 本义 引申义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存在一个词具有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只是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在文言文中那么普遍。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一般只能作两三种解释,文言文中的多义词义项可以多至五六个甚至十几个。这种现象,跟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有关。语言是在不断丰富的,而古人在书面语言上仍然以单音词为主来表达复杂多样的概念,这就必然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发展到现代汉语,书面上以复音词为主,原来以单音词表达的多种意义,就分别由词素不同的复音词来表达了。
  例如:“过”字,在文言文中通常有几种意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过”指“走过”。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赤壁之战》)――“过”指“超过”。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赤壁之战》)――“过”指“拜访”。
  人谁无过?(《左传・宣公二年》)――“过”指“过错”。
  可见,文言文单音词“过”的不同义项,到了现代汉语中,已经被许多不同的复音词“走过”、“超过”、“拜访”、“过错”等所代替了。而且,在这些例子里,文言文单音词“过”在现代复音词中,仍旧作为词素保存着,也可以看出古今汉语之间的变化。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时会对一词多义的现象感到难以掌握。同一个词,在这篇文章里作这个解释,在另一篇文章里又作另一种解释。有时,在一篇文章甚至在同一个句子中,同一个词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其实,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些义项不但相互联系,而且往往是由一个意义发展成为多种意义的。其中最早的意义叫做本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义项叫做引申义。本义可以引申出多个义项,这多个义项,也就是一词多义了。
  以“疾”字为例:
  是疾易传染。(《狱中杂记》)――“疾”指“疾病”。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辈均之。(《李顺》)――“疾”指“痛恨”。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疾”指“快速”。
  以上是“疾”的几个常用义。其中“疾病”是“疾”的本义,其他为引申义,从具体的“病”引申到抽象的“痛恨”、“快速”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初学者在学到同一个词的几种意义之后,如果把它们的各种义项比较一下,就大致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纷繁的多义现象就变得有规律可循了。
  懂得文言词一词多义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文言词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既然词是多义的,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应该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某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反之,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无法确定一个词的含义。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坐”字,在《项羽本纪》里:“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这个“坐”字就是原来意义的“坐”;而在《晏子使楚》里:“王曰:‘何坐?’曰:‘坐盗。’”这里的“坐”就是“坐罪”(触犯刑律)的意义,联系整个句子和文意,才能够分辨清楚。
  有时候,学生们如果不细心体察上下文的意义,粗枝大叶地望文生义,很容易错误理解词义。例如有人读了杜牧的《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句,把“坐”字解释了“坐着……”。其实,如果联系上下文一读,就会发现这样解释是说不通的。在“停车”和“爱枫林晚”之间,必须有一层关联的意思。这就是“为了……(坐)”。当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不能靠猜想,如果遇到用已经掌握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还是解释不通的时候,就要去查阅工具书,弄清楚这个词有哪几个义项,看一看用哪一个义项来解释才讲得通,然后才能确定它的含义。
  既然词的多种意义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就可以把学习过的同一个词的几种不同词义加以归纳和比较,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断”字,可以解释为“截断”(“断其喉”――《黔之驴》);可以解释为“断绝”(“则气断声吞”――《促织》);可以解释为“决断”(“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把这几个例句放在一起辨析,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这样做,比孤立地理解一个个词要深刻,也易于记忆。
  当然,要弄清每一个词(字)的本义,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有些字的本义,要查相关的工具书,也可查《说文解字》,根据它原来的字形才能弄清楚。我们不能凭“想当然”来确定某字的本义。有些字的本义不一定是常用义;而有些字的最常用义却又不是它的本义。例如:“美”字,本义是“甘”,如“美酒”的“美”,但是一般的常用义却是“美丽”、“美好”的意思。如果把“美丽”作为“美”的本义就错了。另外,还有一些字的本义,只有在较早的古籍中偶尔出现过,在后来的文言文中已经不用这个字的本义了。这一类问题主要靠研究文字的专家们去解决。对于初学文言文的人,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多花费精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