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131-01【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心绞痛与心电图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者对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情况(93.3%)与心电图疗效(73.3%)均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分别为81.7%和 55.0%)。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此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满意,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60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120例均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60例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7例平均61.24±5.85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3月,平均4.46±1.4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合并高血压21例,高血脂9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60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平均60.80±5.45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3月,平均4.21±1.23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合并高血压19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和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及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诊断。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血府逐瘀汤:桃仁10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2g、生地黄10g、枳壳10g、柴胡10g、牛膝10g、桔梗10g、甘草6g。若瘀血痹阻较重,胸痛较剧者,可加乳香、没药、郁金、延胡索、降香;若寒凝血脉或阳虚血瘀者,可加细辛、桂枝、高良姜;若血瘀气滞并重,胸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辛香理气止痛药物。 每日一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分服。
  2.2对照组
  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3疗效观察
  3.1观察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各查1次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周观察1次心绞痛发作情况,临床症状及脉、舌等并详细记录。
  3.2疗效标准
  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或达到显效标准,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者达到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或达到有效标准,心电图达到有效标准;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同;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加重。
  3.3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4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血行脉中,以通为用,若血行不畅,便闭阻脉中,发生胸痹心痛。针对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痉挛、血小板的聚集、血栓的形成这一基本病理变化,无论辨证是痰浊闭阻、胸阳不振、还是寒凝血脉、心脉瘀阻,总是要施以活血化瘀药物。血府逐瘀汤来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共为君药,活血化瘀而养血;枳壳、柴胡行气活血、疏肝解郁,共为臣药;桔梗和枳壳调节上焦之气而宽胸,牛膝通利血脉引药下行,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纵观全方,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川芎可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机耗氧量;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升高痛阈,减轻心绞痛的疼痛。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心电图的疗效等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法控制心绞痛发作和抗心肌缺血作用均优于西药疗法。
  
  作者单位:425300湖南省道县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