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75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161-0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0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等治疗,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心肌酶水平峰值变化,采用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评定梗死相关血管是否再通,从而分析静脉溶栓的疗效。结果:54例溶栓成功,21例未成功,再通率为72%;其中用尿激酶时间距发病1~3小时溶栓者46例,再通38例,再通率为82.6%;3~6小时溶栓者23例,再通14例,再通率为60.8%;6~12小时溶栓者6例,再通2例,再通率为33.3%;溶栓成功病例中有1例死亡,占1.9%;溶栓未成功病例中死亡5例,占23.8%;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仍是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管溶栓成功与否其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为高。对于溶栓失败的患者建议于恢复期行PCI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文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0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09月收治的75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必须具备下列三项中的两项:①胸痛或不适的临床表现;②连续的心电图演变;③心肌标志物的升高或降低。其中男37例,女38例;年龄35~71岁,平均61.5岁。胸痛42例,胸闷19例,上腹痛伴恶心呕吐8例,呼吸困难6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压37例。死亡6例。
1.2 治疗方法
尿激酶150万IU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滴完。其余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及营养心肌等。
1.3溶栓再通无创性指标
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
2结果
54例溶栓成功,21例未成功,再通率为72%;其中用尿激酶时间距发病1~3小时溶栓者46例,再通38例,再通率为82.6%;3~6小时溶栓者23例,再通14例,再通率为60.8%;6~12小时溶栓者6例,再通2例,再通率为33.3%;溶栓成功病例中有1例死亡,为糖尿病患者,占1.9%;溶栓未成功病例中死亡5例,占23.8%,其中2例为糖尿病患者。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而死亡[1]。AMI后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4~6小时内完成。因此,尽快地使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保护心肌的泵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早期存活率。临床观察证明,AMI发病后尽早开始溶栓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关键所在。其治疗效果呈时间依赖,如在1小时内达到再通,可减少梗死面积50%。韩雅玲教授强调,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来说,有效再灌注是STEMI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有研究表明,疾病发作3小时内入院并实施了溶栓治疗的患者其1年生存率最高,因此,应尽可能早期实施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无介入治疗条件,或不适合介入治疗,应首选溶栓治疗。本组病例用尿激酶时间距发病1~3小时、3~6小时及6 ~12小时的再通率分别为82.6%、60.8%及33%,溶栓成功患者中只有1例死亡,而溶栓未成功就有5例死亡,随着时间推移,再通率下降,所以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死亡风险越低,溶栓失败意味早期病死率增加。
本组6例死亡病例中有3例糖尿病患者,不管溶栓成功与否,其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为高。溶栓治疗对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冠脉造影显示糖尿病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但这不意味有相似的预后,因糖尿病患者常事先存在左心功能的减退,心肌梗死后左心衰和肺水肿的发生率高,另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溶栓治疗后,再梗死的发生率较高[2]。
早期溶栓治疗可获得梗塞相关动脉(IRA)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然而,即使最佳的溶栓方案也不能100%溶栓成功,如果溶栓失败,病死率和左室功能不全发生率将增加,所以对于溶栓不成功的患者于AMI恢复期可考虑冠脉介入治疗(PCI),以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杨跃进教授认为在AMI恢复期(梗死后数天至数周)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闭塞的梗塞相关动脉(IRA),虽不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但不少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由于其特有的“软管效应”和促进梗死区存活心肌功能恢复的作用,也能够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3]。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 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8. 284
[2]叶山东,朱禧星编著. 临床糖尿病学. 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5. 163
[3] 杨跃进,尤士杰. AMI恢复期行PCI需选择最佳时机.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3(47)
作者单位: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陆合医院心内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2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