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两种不同输液器对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输液器对减少输液反应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30gt v min的滴速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采用1.2?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对照组患者采用15.0?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输液器的输液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液的滴速均达标,观察组患者输液时没有出现静脉炎的症状。结论:采用1.2?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可以有效降低输液反应,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精密输液器;普通输液器;静脉炎;孔径
  静脉输液是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的重要措施之一,输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情的转归。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输液反应,包括细菌感染、热原反应、微粒污染等,输液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别采取精密输液器以及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给240例患者进行输液,并观察输液反应,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38例,女患者102例,患者年龄为24~83岁,平均年龄为(42.3±4.5)岁,住院平均天数为(16.5±6.0)d。其中高血压患者77例,冠心病患者66例,心肌炎患者5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输注药物等基线资料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1.2?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对照组患者采用15.0?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操作方式进行药物的配置,并且预留出50ml的初液用作微粒的检测,之后按照正常的输液方式进行排气,再预留50ml进行微粒检测。对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周围静脉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疼痛感进行观察。
  2 結果
  3 讨论
  在上述结果中,两组患者配置的液体经观察,外观澄清,且热原检测结果为(—),却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可溶的微粒超标情况,患者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采用地塞米松后症状缓解,除此外无其他输液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细菌污染的可能。在经过精密过滤输液器进行输液后,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因此排出输液反应与不溶性微粒有关的假设。引发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均是中成类的药物,这方面可能是由于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且制备工艺十分简单,或是中药进行配伍后,其PH值发生明显改变,进而析出了不溶性的微粒,或许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个体差异性存在关联。
  微粒是混入到患者注射液当中,肉眼看不见的、不溶性的且易动的物质[2]。主要以玻璃碎屑、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结晶体以及纤维素等液体微粒。在正常的成年人中,其毛细血管最为细微之处的直径约为6?m~8?m,婴幼儿的毛细血管直径则为3?m,在我国普通输液器的质量标准中要求在200ml的洗脱液当中,每毫升中不得超出1个直径为15?m~25?m的微粒,且每毫升中不得超出0.5个直径大于25?m的微粒,然而,该项标准至今尚且无法达到截留输液中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微粒数量。在为患者进行输液的整体过程中,如果微粒被带入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内,就可以将这种既不可以被人体的代谢所吸收,又不能够被血液内凝系统所影响的微粒称作异物[3]。一旦微粒的直径比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大时,就可能对毛细血管造成堵塞,进而引起细菌感染、热原反应、微粒污染等输液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即为热原反应。
  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输液的器具、配液的操作以及环境污染为主要污染途径,而采用精密输液器则是在药物注入血管前预防微粒的一种主要补救措施。日前,精密输液器对于介质进行过滤的孔径为5?m,而一些专用的输液过滤器的膜孔径则可以达到1.0?m,则对微粒具有更加显著的截留作用[4]。然而在临床使用中,精密输液器的成本相当于是普通输液器成本的几倍,甚至于高出几十倍,由于其较高的成本,尚且无法在临床广泛推广。然而通过对两种不同输液器对减少输液反应的效果研究,提醒我们在临床为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液体中微粒可能带入人体中的因素,从而减少微粒给患者造成的危害,减少输液反应。同时希望医疗器材方面可以早日研发出价格适宜且安全可靠的精密输液器,从而早日取代普通的一次性输液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朱相格,张红,沈倩,等.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中药注射液静脉输注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4,25(11):1361.
  [2]杨朋彬,徐艳,李喜桂,等.4种中药注射液过滤前后对输液微粒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33(12):2431-2433.
  [3]金鹤,周紫英,潘乃林,等.精密输液器对静脉中药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滤过效果[J].上海护理,2010,10(4):24-26.
  [4]崔向.一次性输液器腔内不溶性微粒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5(4):441-4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6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