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直接穿刺法对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680例(1636穿刺人次)门诊输液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儿输液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 双日来静脉输液的患儿为对照组, 采用直接穿刺法进行穿刺;单日来静脉输液的患儿为观察组, 采用非直接穿刺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首针成功率为90.6%, 高于对照组的8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采用非直接穿刺法能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小儿头皮静脉;非直接穿刺法;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scalp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680 cases (1636 punctures) of outpatient infusion childre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grouped by single and double infusion date,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on double day as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direct puncture,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on single day as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by indirect puncture. The success rate of first needle punctur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uccess rate of first needle puncture as 90.6% than 81.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direct puncture of scalp veins in children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Key words】 Scalp veins in children; Indirect puncture; Success rate
靜脉穿刺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与治疗效果。幼儿血管较细, 对疼痛无控制能力, 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1], 目前医疗环境中因小儿静脉穿刺导致的医疗纠纷比较普遍[2], 就诊患儿头皮静脉大多细小、弯曲不直、不显露, 加上大多数患儿不配合, 肥胖或脱水等都给穿刺增加难度, 导致穿刺不能一次成功, 据报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只有79.05%, 回血率81.90%[3], 穿刺不成功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恐惧, 还影响患儿的病情治疗, 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本研究采用直接穿刺法和非直接穿刺法对680例患儿共行1636人次头皮静脉穿刺, 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本院门急诊输液的6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年龄1~12个月, 平均年龄(4.79±2.71)个月, 共行1636人次头皮静脉穿刺, 所有患儿家长对非直接穿刺法知情且同意。根据患儿输液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 双日来静脉输液的患儿为对照组, 单日来静脉输液的患儿为观察组。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非直接穿刺法。所有患儿均由工作年限>5年的技术熟练护师操作。选用头皮静脉: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 耳前、耳后静脉、额静脉, 头皮针头为5.5号一次性输液器, 常规配药、排气, 将输液管调节器放置于距输液乳头50 cm处[4], 穿刺时易回血。①直接穿刺法:用左手食指与拇指在离欲刺点10 cm上下处绷紧皮肤, 右手食指与拇指持针柄上下沿, 针头在欲穿刺静脉正上方与皮肤成10~15°, 在血管上方将针尖斜面刺入, 见回血后再缓慢潜行一定距离, 再用输液贴固定。②非直接穿刺法:左手拇指在欲穿刺点下方10 cm处下拉绷紧皮肤, 右手食指与拇指持针柄前后沿, 针头斜面朝上, 离欲刺血管0.3~0.5 cm与该静脉一条直线处呈20~25°刺入, 头皮针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潜行0.5 cm寻找血管, 刺入血管后针头与皮肤的角度调整为15°, 见回血或有落空感后放平头皮针, 再用输液贴固定。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情况。穿刺结果判定标准:一次穿刺成功, 并维持到输液结束[5], 为首针成功;穿刺局部隆起点滴不畅, 排除患儿自己拔出针头或家长未保护好穿刺部位, 为首针失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首针成功率为90.6%, 高于对照组的8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 但患儿多数血管细小、弯曲不充盈, 若选择在弯曲血管上直接刺入, 针尖在血管内再潜行一定距离, 易致穿刺血管破裂, 如针头潜行过短, 输液贴很难固定, 患儿头部稍活动针头易脱出, 虽然直接刺入法易回血, 但易导致液体外漏或脱针, 需重新穿刺, 这样加重护士工作量及护患之间的矛盾, 易引起医疗纠纷;采用非直接穿刺法, 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不易滑动, 头皮针刺入头皮在皮下潜行较长, 可防止头皮针暴露过多在皮肤外面, 有利于头皮针的固定, 同时头皮针进入血管短, 不易刺破血管壁, 利于保护血管, 这种穿刺法特别适用于穿刺细小、弯曲的小儿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妥善固定是输液顺利完成的前提, 同时也是及时治疗患儿的保障, 穿刺前用左手拇食指在欲穿刺血管上下方绷紧皮肤, 使细小不充盈血管更加不显露, 采用左手拇食指在欲穿刺下方绷紧皮肤, 不会压迫血管, 易使血管暴露。穿刺好血管采用“S”型固定法, 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的左侧, 并垂于枕后, 减少患儿手抓输液管, 穿刺成功后用胶布交叉妥善固定针柄, 再在针柄上横贴一条胶布, 最后用胶带环绕头部固定1~2圈[6], 防止患儿哭闹、出汗、输液管摆动使胶布松脱导致针头移位及脱出, 出现液体外渗及局部肿胀。同时要告知患儿及家长避免触碰穿刺部位, 不能牵拉、折叠输液管, 避免患儿摇头、眼球上视, 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 增强了门急诊护士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减轻反复穿刺的工作量, 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服务窗口, 每天面临病情复杂、人多嘈杂的环境,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 尤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更是给输液室护士带来的挑战, 在医疗水平高速发展的当今, 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日益增高, 在我国多数为独生子女, 门诊就诊输液常由爷爷、奶奶、爸妈一起陪同, 在穿刺时, 孩子哭闹, 家长烦躁, 如果穿刺失败后情绪更加激动, 穿刺失败会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 降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家长的满意度, 同时增加护士工作量, 如何提高弯曲、细小头皮静脉的穿刺成功率, 是门急诊输液室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 非直接穿刺法对小儿头皮静脉弯曲不直的穿刺成功率很高, 能保证患儿顺利输完液体, 得到及时的治疗,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方法简单, 容易掌握, 值得在弯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严鑫桦. 返折输液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31(2):129-130.
[2] 熊桃菊.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护理及注意事项 .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8, 3(7):109-122.
[3] 姜秀霞. 嬰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分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3):134-135.
[4] 雷菊华. 输液时调节器预设高度在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13):47.
[5] 林冰清.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现代临床护理, 2015, 14(5):20.
[6] 陈娟带. 改良穿刺护理法在婴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研究, 2017, 31(19):2392-2393.
[收稿日期:2018-0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