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深入探究与质疑,且按照学生特点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性和以学生为主体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深入改革背景下,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可在课程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置悬念,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四季的划分”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短视频,视频中展示的内容是当中国处于夏季的时候,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季,同样距中国千里之外的美国也处于夏季。學生看后会自主提问:“为什么中国处于夏季时,澳大利亚处于冬季呢?为什么美国也处于夏季,不是秋季或春季呢?”教师趁此机会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相关知识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会发现:“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是倾斜的,夏至时分北半球每天都会被阳光加热18个小时,而留给它的散热时间只有6个小时。由于北半球的受热程度大于散热程度,北半球的气温就会普遍升高,因此就是夏天。而冬季又是……”多媒体的呈现营造了“探究式课堂”氛围,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探究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中核心内容是“解决问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课前须详细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再设定价值意义较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地球内部圈层”时,教师要熟练掌握知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设计探究问题:“教室是砖瓦堆建的,课桌是木材、钢材做的,那同学们知道,地球是由什么材料(圈层)组成的吗?”通过自主探究后,学生就会发现地球的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即地壳、地幔与地核。此外,学生看书后还会发现地壳与地幔之间还存在莫霍面,而地幔与地核之间又存在一个古登堡界面,还知道地球外部圈层分为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如此,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还了解了地球外部圈层。
  三、领悟探究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须明确自己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领悟探究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环境承载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旅游业既然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什么有些旅游区会限制游客的数量呢?”经过自主探究,学生会明白,环境承载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且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认可规模与经济规模大小。地球的空间与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她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量,若旅游区未能根据当地环境限制承载量,就会对旅游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此,学生就可领悟探究的全过程,发现探究的乐趣。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又可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通过分析问题、加工问题、整理资料、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岳 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