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学习信息技术符合时代要求,是趋势也是必然。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新必修课——信息技术课,该如何进行开展教学与培养怎样的能力?在此,笔者介绍自己的方法与体会。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自主探索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地位骤然上升,要求我们必需快速掌握这一人类得力助手的相关知识。在这情况下,信息技术课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崭新的必修学科终于被定下,通过学习计算机操作和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为学生借助计算机再学习及信息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的教学目标更是体现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它在中小学中的教育地位必定越来越重要。许多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离开实践操作,以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就是讲到天花乱坠学生都是一面茫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开展教学;而对于相当琐碎的知识或操作,如果只进行单调操作和实验,学生就不能理解、不能应用,只能“现学现用”,在练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很快的忘记各种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学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也不轻松,造成学生对计算机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学习,或者造成学生喜欢计算机,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出现这样问题时,如何进行教学实施,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呢?在此,我就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结合自身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介绍对这学科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将要学习、解决的具体内容、问题相结合,以任务的形式由学生在协作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探索、交流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讨论交流的习惯,又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作的精神。在笔者开始担任这门的教学工作时,学生操作的水平相差很大。笔者担心部分学生不懂如何操作,每节课得花很多的时间来介绍操作的方法、步骤。结果收益甚微,学生急切于自己动手操作。于是,笔者将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参照教科书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一来,提前完成实验的学生也很积极地指导不能顺利完成的学生。但很多学生反映不知操作目的。最后,笔者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任务的形式提出要解决得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交流来完成,并让先漂亮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演示。学生明确任务后,都争先恐后地进行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又发现、提出其它的操作方法或问题,笔者鼓励他们发表出来大家一起分析、讨论。
  例如,在进行关闭窗口的操作中,教材只介绍一种关闭的方法,一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发表自己关闭窗口的方法,通过探索、交流、比较,其它学生认识并掌握其余三种关闭窗口的方法。这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也使学生体验到同一任务有很多不同完成的方法,途经不止一条。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要方式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比教师直接介绍其余操作方法给学生要强多了。
  在任务驱动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学生讨论、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对不理解任务或方向错误学生的引导、控制学习氛围、归纳存在问题。走到学生中去或利用信息技术课教室都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并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可对学生本人或小组提出作为思考。特别是碰到较为隐蔽的问题,应该把它揪出来讨论,让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英文与中文混合输入时,一位学生在输入汉字时碰输入的拼音变成大写英文字母,这一问题小组中无从解决。这里面隐蔽着学生对“输入汉字编码时必须用小写字母”这句话还不理解。于是,笔者把这问题提出来,利用教师机把这问题显示出来,让全班同学来讨论回答。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同学知道问题的症结,笔者请一位同学演示解决的方法,并让他说明缘由,其他同学才恍然大悟,“輸入汉字编码时必须用小写字母”这一句话在这才能理解。所以,在任务驱动方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非常明显和重要。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那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操作能力的差异都能很好地解决,利用部分优秀学生来帮助学习能力较弱、操作水平较低的同学进行提高,并能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的精神
  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学习如何来操作计算机,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学生能否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作精神的培养。而且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互助协作的重要性,它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思考并设计有创作性的“目标任务”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画图程序的拉伸和扭曲时,如果简单地显示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即使学生懂得操作方法,那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操作和运用。所以,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设计两个任务:一是提供一幅人物图形文件和一组风景图像文件作为素材,使学生体验到不同图形、图像进行拉伸和扭曲操作的效果,这样让学生首先认识到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在学生掌握这一操作的基础上,笔者展示一幅六面体平面图像效果图,让学生对图像中的六面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特点、分析完成关键。于是,笔者提出另一个新任务:以素材图像文件为基础,自行设计创作一个含图形图像六面体的平面图。第二个任务提出之后,学生已经表现极大的兴趣并跃跃欲试。有了前面对图形图像的拉伸和扭曲为基础和对效果图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新任务,并附加自己创作设计的内容;有的结合前面复制、粘贴操作,以创作的六面体为单位,构成一幅多彩的立体堆积图案;有的从不同角度、不同效果来创设六面体的平面图像。学生学习的情绪非常高,纷纷为左右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于是,笔者乘机利用信息技术课教室的功能,将部分优秀的创作效果显示给大家欣赏。甚至让学生推荐一个优秀的作品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这样一来,少数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得到提高,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也有了展现身手的欲望。   在学习完画图和照片编辑器之后,笔者又以结合画图程序和照片编辑器的功能,自行设计贺卡为任务,让学生自定主题,自主创作,许多学生都能做出非常好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并能在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培养利用电脑进行创作的精神。而对这种精神的培养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放映、表现。适当的设计与之学习相关,具有挑战性、创作性而不能高要求的任务,让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并进行讨论、比较。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少数学生可以的增加任务难度,或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关的计算机辅助创作大赛,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计算机创作知识,锻炼制作能力,这样就不会因为对简单的课内任务而丧失学习兴趣或者骄傲自大,使他们在满足成就感和优越感同时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
  三、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
  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看起来似乎是对立的两方面,但我们稍微分析,便可知这两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首先如果不进行自主探索,那么你就没有自己探索认知的问题,就会无从交流、讨论;其次,也只有进行协作交流、讨论,才能检验你自主探索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而信息社会的发展如此之神速,从某一角度可以说得益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信息的交流、合作。信息技术课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基本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外,还应当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协助交流。清楚这两者的关系和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课中应当注重这两方面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清楚要求完成的任务,可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的关键步骤或自行组合探讨完成的方法。对于有困难的任务才提供解决的线索或相关信息,尽量做到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完成任务,让他们在探索、协作交流、讨论、对比中来完成。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归纳问题,这样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協作交流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也体验到其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查找文件或文件夹时,笔者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转换成任务:首先要求学生按要求查找特定文件和不同类型、日期、大小的文件,学生多以自主探索完成;而在利用通配符进行查找的任务中,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让他们在协作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精神和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的培养。如何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新的学习理论来上好信息技术课还要不断探索,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参考文献:
  [1]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2]沈复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