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插上逻辑翅膀,增强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明确“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多维度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具体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期望成就,再以此来推进“个体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须提高学科关键能力,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作文 本质 品质
  学科关键能力的突破在于作文,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笔者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领域,既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也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必然结果。为此本文重在阐述逻辑思维,参照2004年人教版必修五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的论述逻辑,展现其中蕴含的核心品质,期待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在写作中重要的是要发展逻辑思维,其内涵包括“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一、从形象思维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
  此文开头两段作者正是做到“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文章开头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与“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从语气、炼字、语法等角度进行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这过程符合发展形象思维的过程,先“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形象思维)。纵观2015—2018年全国I卷的高考作文,“女儿举报爸爸违反交通规则”、“两个孩子得到成绩后的奖惩”、“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世纪宝宝’个体生命成长和国家持续发展的思考”,其中最重要的命题思路是题目提供的材料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情境或时代热点。完成这些题目,须要对“情与法”、“成绩与惩罚”、“全方位认识中国发展与帮助外国青年认识中国”、“世纪龙宝宝与国家持续发展”这些现实和热点话题进行辨识、分析、比较,这与《咬文嚼字》的开头不谋而合,立足现实情境,从形象思维入手,运用联想和想象,归纳和概括而成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在辨识、分析、比较现实情境之后,融入丰富的经验和语言表达,才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咬文嚼字》中心观点提出后,围绕“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更动文字就更动情感、内容、形式”、“字意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的正确运用”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述,“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逻辑思维)。文中论证过程的逻辑思维体现在:其一,中心观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金字塔”结构式的,分论点支持中心观点,中心观点是分论点的高度概括。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甚至不知道观点为何物,更不理解中心观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这点在日常教学中须要向学生不断地强调与训练。其二,每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讲究的,或并列,或递进,或辩证。此文分论点呈递进关系,层层深入,精彩紛呈,引人入胜,且逻辑严密,令人读之印象深刻。其三,行文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言语作品”,“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要在教学过程中突显与强化。思辨性写作是批判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落地的途径和方法。《咬文嚼字》里,作者通过“收集占有”一些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之后,对《史记》与王若虚的《史记辨惑》中李广射虎一段进行比较辨析,对人们熟知的实例“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进行重新的评估质疑,对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诗句品评反省,透过每个细节或实例,条分缕析,权衡轻重,比较异同,进而能够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地进行筛选、推断,建构自己的独立观点。教学中笔者看到这样的思辨思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节点,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对学生能够起到有效的思维训练。[1]
  三、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进行审美创造做铺垫
  独立思考是走出感性走向理性的桥梁,是进行审美再创造的基本素养。讲授《咬文嚼字》时,特别强调写作不要陷入文中所提到的“套板反应”,不安于套语滥调,“唯陈言之务去”,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创造能力。高考作文题除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之外,命题者更重视对超越语言文字表达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考查,以此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如2015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小李、老王、小刘三人,谁更具风采?题目要求很明确,作文要体现考生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其考查的指导思想已明确转向对核心素养中创新思维品质检测:提供具体真实鲜活的社会,在多样价值观冲突的矛盾中,明确告诉考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题目的要求就是思路,没有领会这六个字,所写文章可谓皆是不着边际;而“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六字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思考三者所走的人生道路、人生追求之异同,要权衡比较三者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之差异,为的是在当今开放与多元的社会中,各种思想碰撞、各种利益纠缠这样具体真实的“任务驱动”下,考生如何取舍,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在不断求证中,给出解决方案,实现写作的“创造”。[2]
  高考作文中,命题者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启示,教学者应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具体的教学语境中,在作文教学中突显“语言建构”与“逻辑思维”两种素养,以此来教育塑造学生:学会表达,组织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表意力求准确流畅,灵活而有韵味;关注成长,心怀天下,思辨性看待问题,让心智渐趋成熟;不盲从,不因循堕流俗,情趣健康,独立思考,让创新成为一种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阴崔雪,程豪.高考作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8(7):77.
  [2]陈兴才.“思辨”是品质,非说理文写作专利[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17(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