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全权把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作为被动的知识倾听者,无法享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越来越感觉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透彻掌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所学。本文主要阐述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教育同仁以作分享。
一、实施小组合作的必要准备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只有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才能吸引注意力,有兴趣才是学好的第一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理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沉闷压抑的教学氛围里,让有的学生即使在对所讲知识有疑问时,也不便于立马解决。所以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要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下心理压力,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是老师提出,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便于对后面知识的理解。
(二)明确小组合作的教学目标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施展。但是毕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完全放手,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势必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进度无法保证。所以在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放手课堂,不全权干预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要主导教学的方向、进度,明确教学目标。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依旧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以防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教师制定明确详细的小组合作的方案,把小组任务责任到人,不断细化,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平等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敬畏心理。对于教师讲的学生不经思考的默认认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勇于放下架子,鼓励学生质疑,有思才有疑,指出疑问与教师或是同学一起探讨,体会探索知识的快乐,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均衡小组成员分配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过程中,科学划分小组关系到小组合作教学的成败。在小组成员划分时要综合考虑到诸多因素,比如班级人数、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有差异小组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具体分工上,更加有针对性,学习基础稍差的可能性格外向敢于表达,性格内向的可能思维缜密创新能力很强,思维灵活的需要仔细认真性格的监督等等,环环相扣,互相监督。有相同才能便于组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分工明确便于小组合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效促进每一位小组合作成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统计》时,我给出这样的题目,不同小组利用课余统计全班学生的星座,看哪个星座的学生最多,哪个星座的学生数量最少。接到任务后,小组长分配任务,活泼爱动性格外向的同学,向其他同學一一问询,细心安静的学生在一旁认真记录,最后思维严谨的同学进行统计计算。一个题目多人合作,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每位学生都各司其职,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情景丰富教学方式
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要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境要立足于教材并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新教材的编排中有很多贴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图画精美、生动形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创设商店买卖东西的情境,小组内的学生有的扮演顾客,有的扮演商店老板。不同文具的价格不同,有零有整,在最后的结算时,会涉及到“角”和“元”的换算,在“真操实练”的情境模拟中,学生逐渐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不同单位间的换算,积累了丰富的购物和销售经验。这样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乐于参与到情境中去,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小结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自主和合作是核心内容,自主探究是以个体学习为主,合作探究是以不同个体组合学习为主,两者并不孤立也不矛盾。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空间,又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补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里,掌握数学知识,打消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
参考文献:
[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纪振辉.教育教学论坛. 2015(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2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