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与术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本科室就诊的76例符合保乳指征并要求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38例患者(研究组)保乳术后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38例患者(对照组)常规行保乳术后直接缝合,术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皮下积液发生率,3年复发率,3年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未使术后复发率有明显改变,为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此外,采用局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可有效修复填充外腺体组织,改善乳房的美观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术后复发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患者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量早期乳腺癌被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治疗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改变,逐渐由传统的改良根治手术向保乳手术,再造手术转变。大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保留乳房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似的疗效[1]。行保乳手术治疗,可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保留乳房,减轻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损伤。目前保乳乳腺癌的诊治目标已逐步转变为在治病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功能及外观形态,近来国外学者提出了将乳房肿瘤整形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中,保乳手术同时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为近年来较流行的一种整形方式[2]。为明确乳腺癌保乳手术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本文于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6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不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术前经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肿瘤距乳晕距离≥3cm,肿瘤直径<2cm;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中关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标准[3]。均为单发肿瘤,经全身CT及骨扫描检测确认无区域淋巴结与远处转移。所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4.80±14.20)岁,肿瘤平均大小为(1.3±0.4)cm,左侧乳房发病21例,右侧乳房发病17例;对照组38例,年齡31~61岁,平均年龄(41.95±9.37)岁,肿瘤平均大小为(1.1±0.7)cm,左侧乳房发病20例,右侧乳房发病18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患者取站立位,标记腋前线及乳房下皱襞。2)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根据肿瘤位置特点选择在距离肿瘤边缘超过1cm处设计手术切口,将肿块及其周围2cm乳腺组织切除,切除的组织进行标记并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活检,若切缘阳性则再适当扩大切除阳性切缘1cm的组织,确保手术残腔无肿瘤残留。3)在美蓝与核素双示踪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4)然后用温蒸馏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对于残留的腺体组织不进行缝合,使用可吸收薇荞线间断缝合皮下、皮内。5)术后均行放射治疗并根据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规范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1.2.2 研究组 1)患者取站立位,标记腋前线及乳房下皱襞。2)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根据肿瘤位置特点选择在距离肿瘤边缘超过1cm处设计手术切口,将肿块及其周围2~2.5cm乳腺组织切除,切除的组织进行标记并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活检,若切缘阳性则再适当扩大切除阳性切缘1cm的组织,确保手术残腔无肿瘤残留。3)分离好肿块周围残留的腺体,在保证腺体瓣血供的情况下以乳头为中心将残留的腺体向中间靠拢,使用间断缝合进行整复。4)在美蓝与核素双示踪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5)然后用温蒸馏水冲洗术野,彻底止血,使用可吸收薇荞线间断缝合皮下、皮内[4]。6)术后均行放射治疗并根据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规范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2)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术后3年对患者门诊复诊结果进行调查及进行电话随访,复诊检查包括临床体检、相关肿瘤标志物、乳腺B超、乳腺钼靶摄片、全身CT、消化系统及妇科B超及全身同位素骨扫描,观察并记录其复发转移情况。4)生存质量: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患者术前、术后3年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量表总分为0~144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5]。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手术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95.20±6.20)min、出血量(10.52±3.15)m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63%、皮下积液发生率5.26%,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3 预后情况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1~3年,局部复发分别为2例、3例;远处转移均为1例;3年复发率分别为5.26%和7.89%,3年远处转移率均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2.18±1.2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过程中,应同时切除肿瘤边缘2cm内的正常组织,确保肿瘤可彻底切除[6]。但为满足患者对乳房美观性的要求,常规乳腺癌保乳手术往往致力于尽可能的缩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切除范围。以该原则为基础手术,不仅与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相违背,且易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7]。且常规保乳术虽然保留了乳腺的基本外形,但是常伴随乳房畸形、变小,乳头偏斜,双侧不对称等不良情况。若保乳术后将伤口周围组织游离形成组织瓣,经过旋转、卷曲等方式转移填补局部术后缺损并间断固定,能进一步改善乳房外形缺失[8-9]。
  本文探讨一种全新的保乳手术后整形技术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保乳手术相比的优缺点。本文研究发现,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行常规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手术效率值得肯定;且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皮下积液发生率与行常规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也腺体瓣整复术安全性较强。再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的患者3年复发率、与行常规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生活质量与行常规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者相比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予以腺体瓣整复后,皮瓣的色泽、质地虽与乳房相近,但仍可能留有疤痕[10]。未来,临床应致力于进一步减小疤痕,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乳房的美观度。乳腺癌患者经保乳术治疗后,需经放化疗进一步杀除肿瘤组织。目前,未见证据显示皮瓣对放化疗效果的影响[10]。
  综上所述,乳腺癌保乳手术时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与常规保乳手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时的手术安全性与术后远期复发转移风险接近,但保乳手术时行周围组织腺体瓣整复可有效修复填充外腺体组织,改善乳房的美观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建议临床将腺体瓣整复术进行推广应用,为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寿命的延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献哲.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4,29(01):86-87.
  [2] Morrow M,Strom E A,Bassett L W,et al.Standard for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in vasive breast carcinoma[J].CA Cancer J Clin,2002,52(05):277-300.
  [3] 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S].中国癌症杂志,2013,23:637-684.
  [4] 蒋宏传.分层切口设计及分层手术理论在乳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2010,17(02):129-130.
  [5] 曹锋,赵滨.保乳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技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07):622-625.
  [6] 张立柱.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438-2439.
  [7] 张才铭,袁义,聂广杰,等.不同切口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美容效果[J].现代医学,2013,09(07):456-459.
  [8] 范澍,李燕,唐利立.乳腺及乳腺周围组织易位技术即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附87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1):1393-1397.
  [9] 李巍,穆蘭花,栾杰,等.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缺损修复的研究现状[J].中华整形外科杂,2007,23(02):162-164.
  [10]贺德龙,薛长梅,杨录.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对临床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20):57-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