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超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方法:对2017年1月到12月间本院收治的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对照组,分析送管困难原因并制定处理方案。在2018年1月—12月间开展送管困难处理方案,并从中抽选出5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送管困难发生率。结果:对照组50例经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中,共出现37例置管困难,其中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不当、血管痉挛、体位不当等。再开展送管困难处理方案后,觀察组患者出现8例送管困难,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B超引导下出现置管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并提高患者自护行为,从而提高送管成功率。
  [关键词]B超引导;PICC;送管困难;原因分析;处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090—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上治疗患者时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对血管刺激性以及降低频繁输液对血管的影响。PICC能够较长时间保留管道,从而减少穿刺伤害,并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但是长期临床实践证实,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容易发生送管困难,导致置管无法顺利完成,给患者的治疗造成较大影响。为了了解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过程中影响送管因素,本文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者展开研究,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在2017年1—12月间收治的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中,抽选出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在2018年1—12月间另选择50例行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期间开展送管困难处理方案。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45—76岁,平均年龄值为:56.8±2.6岁,穿刺位置:左上肢26例、右上肢24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性病例数分别为:28、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44—77岁,平均年龄值为:56.2±3.0岁,穿刺部位:左上肢24例、右上肢26例。
  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带入处理,结果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2017年间经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送管困难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在2018年间开展送管困难处理方案,并从2018年经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中抽选出50例患者,比较两组间送管困难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分析送管困难因素,对比两组经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患者送管困难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所得结局均带入统计学软件:SPSS 23.0版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剂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值、t值带入检验,当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时,以P值<0.05表达。
  2 结果
  2.1 分析原因在2017年间,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7例患者出现置管困难,送管困难率为74.00%。其中12例患者由于未能准确评估血管状态导致送管困难,而护理人员送管技巧不足导致送管困难者13例、另有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者10例,受患者体位影响者2例。
  2.2开展送管困难处理在2018年间,观察组患者中出现8例送管困难,送管困难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4.00%,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卡方值=33.9798,P值=0.0000。
  3 讨论
  通过对2017年出现送管的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导致经B超引导行PICC置管患者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2],因此为了改善送管困难发生,需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入手。处理方式主要为:①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应促使护理人员了解影响穿柯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促使护理人员学会如判断患者血管情况[3],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B超辅助功能,准确判断出血管是否存在瘢痕、硬核等,并评估血管通畅性。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需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病史,特别是穿刺血管。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由于动作粗鲁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血管痉挛。而且患者对PICC了解程度不高,容易导致其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进而引发血管收缩、痉挛等,影响送管效果4。因此护理人员需尽量保持动作轻柔,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注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避免刺激血管,引发收缩和痉挛。护理人员还应在穿刺前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宣传开展PICC置管必要性以及优势,提高患者对PICC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紧张感。③提升护理人员操作能力护理人员需对选定的血管进行全面评估,使用B超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注意血管无分叉、无瘢痕,随后开始PICC操作。针对患者体位因素导致的送管困难则保证穿刺上肢与躯干呈90°,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体位不当会影响送管效果,嘱咐保持合适体位,避免导管误入颈静脉[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送管困难处理方案后,其送管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综上所述,导致B超引导PICC置管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两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降低送管困难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婉仪,陈少敏,魏如蓉,钟燕清.79例B超引导下PICC置管时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853—856.
  [2]陈小梅.B超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468—3468.
  [3]伊秀英,黄素玲,洪丽君,张文红.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改良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3):462—463.
  [4]赵安娜,袁文明,贺茜.1例静脉推注加热生理盐水处理PICC并发血管痉挛的个案汇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57—158.
  [5]范祖燕,林金香,张娜.改良置管方法在B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0):4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