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情感互动能够优化教学效果,实施有效策略可以去除学生抵触的情绪,打消他们认知的顾虑。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活跃思维、陶冶情操,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来说会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情感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相信,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展习惯养成以后,未来,一定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美好新生活。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引言: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更利于小学生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圆滿完成,也方便教师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发挥组织作用、领导作用,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后制定情感教育方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境创设、内容补充、阅读引导等。使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学生认知水平提升起来,融入情感的语文教学才有现实意义,促进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面,笔者就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一、学会创设情境,互动传递情感
  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汉语言博大精深之处。让小学生真正地理解一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启发他们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是前提,多角度考虑制约因素,通过有效情境创设融入真情实感是关键。简单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互动中传递自身的情感,借助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然后使用相关工具促进知识内化,顺利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创设情感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视频播放、音乐渲染等,都可以拨动着学生心弦,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成功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抽象内容直观化,理论知识形象化,渗透情感的文本理解不失为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好办法[1]。比如,教师为了向学生传递情感,可以选择恰当的语言,通过自己的神态、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更能影响学生,甚至带学生进入角色。当然,情感教育的传递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挂图、讲故事等,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情感传递是核心,其道具仅仅是载体,如果纯粹为了创设而创设,忽略了情感实质,就会本末倒置。
  二、探索语文阅读,增强认知能力
  通过阅读体会文中情感,找到文章线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而注重对于阅读情感的培养是辅助学生情感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既可以更好更深层次得理解文章,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于世界和中国文化的认知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优良品德[2]。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中对于路途上的风景的细节描写作为情感突破口,通过对“小溪”,“小路”的拟人化描述的探究,引出了雷锋叔叔的英勇事迹,而全文又以寻找雷锋叔叔的脚步为线索,顺势描写了雷锋事迹,那朴实又真挚的描写显得十分动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一抹温暖和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寻找雷锋又恰恰道明了我们应该在精神上崇拜雷锋叔叔,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雷锋叔叔的优良品格,将助人为乐精神落到实处。文章中最后一句也道明了主旨和主要思想情感――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一步步引导,要求学生感悟文章中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由此让学生将雷锋叔叔作为榜样,倡导学生弘扬助人为乐人的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端正的品行。
  三、师生有效互动,改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改善课堂氛围的催化剂。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利用情感因素,以营造良好、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关怀小学生,班级是一个集体,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提高整体语文水平[3]。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学生的情感考虑在内,以学生的视角准备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师生关系也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当遭遇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帮助,让学生处于最良好的状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表扬学生,不应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也不可给学生打上标签,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另外,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丰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增加与学生间的交流,在进行《虎王开会》的学习时,教师应该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以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四、引导课外阅读,强化情感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也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读物之一。教师可以适当地从课外阅读中展开相应的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结合教材文本的内容,拓展学生阅读对应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阅读技能,深度挖掘课外文本蕴含的情感内涵,找出与教材文本情感体现上的不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水平。比如,教师在讲解完《匆匆》这一课程之后,要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但往往学生对这种意识并不是很深刻。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多关于珍惜时间的阅读文本,如《和时间赛跑》《明日歌》等阅读文本,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教师可以结合课外文本阅读,且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师承担责任,提高语言技能
  语言是带有情感特色的声音,语言可以通过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来传递情感[4]。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语言技能,通过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中传递深厚的情感,以情感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的语气态度生硬,那么就无法渲染文章中的情感,学生也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传递刻板的语文知识,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情感教育的责任,在提高自身语言技能的前提下,增加课程的艺术性,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于情感的教育。身为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以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为基础,努力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工作,指引小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乐观向上的情感,进而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的小学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2):96-97.
  [2]曾志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7(01):23-24.
  [3]袁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5):77-78.
  [4]尚茜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2017(08):241-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5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