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中“低阶思维”现象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针对当前英语课堂中仍存在“浅层学习”“被动学习”问题,教师应避免课堂中“低阶思维”现象,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思维含量,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思维潜力,真正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课堂 低阶思维 设疑 活动 练习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提出“为思维而教”,谈到教育是作用于思维发展的决定因素,合理的适当的教育措施,把握客观诸因素的辩证关系,能挖掘儿童思维品质的巨大潜力,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要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然而,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很多课堂仍存在“浅层学习”“被动学习”问题,学生思维长期处于低阶水平,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课堂上哪些环节存在低阶思维现象呢?我们可以一起来研究下。
一、设疑环节
曾经有人统计过,某位英语教师一节课总共问了200多个问题,其中130多个是yes or no或者ok等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经过精心预设,起不到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作用。事实上,这类情况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并不少见。
设疑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力潜能,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疑从何处来?从问题情境的创设而来。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由“境”发问,提出问题。
(一)设疑要有时间节点。导入时可以设疑,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困惑时可以设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欲;结尾时可以设疑,为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欲。
(二)设疑要富有实效性。设疑时应抓住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可借助各种直观的手段,如原版英文影片、外语新闻、实物、图片等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联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是可以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的。
(三)设疑要有渐进性。设疑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学生的认知过程遵循着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所以,设疑时应注意问题的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从封闭型问题到发散型问题。
(四)设疑要有多样性。帮助孩子建立英语思维通常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Memory and Comprehension(记忆和理解),第二个阶段是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评价(Evaluation)、创造(Creation)。我们的问题设置不能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如Who?When?Where?What?更要往第二阶段发展,如How?Why?Why not?因为后者更能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五)设疑要有互动性。设疑者可以是教师,更可以是学生。朱熹云:学贵有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问,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质疑中“学问”,完善认知结构,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位来自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的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说道,中西方教学差异给他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中国学生比西方学生学习更加刻苦,但是质疑精神几乎没有,教师让他怎么弹他就怎么弹,而西方学生经常会问教师Why。
二、活动环节
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主要环节之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但是现在有许多的课堂活动形式却不尽如人意:有些教师课堂上很喜欢采用“开火车”的方式,下一个轮到谁,要做什么,其实学生早已有数;有些教师课堂复习形式过于单一,不是看中文默单词,就是看中文背词组;有些教师总爱让学生齐读,情感上不指导,错误处不纠正,甚至对话也只让学生照本宣读等。还有小组活动,原本应该是最有效的活动形式,但有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只重形式不重意义,课堂变成一个活动堆砌的舞台,只剩下热闹。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步骤。低起点,高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活动训练引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际应用。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Speak up》,我布置学生进行两两对话时,除了要求他们把课本对话进行演绎之外,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网页上还能出现哪些按钮?分别有什么功能?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能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一下子变被动为主动。在进行小组活动时,也应按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确保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及小组之间合作竞争的公平性,从而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爱好特长的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相互激发,各展其长,共同受益。
三、练习环节
每门学科都需要各种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检查学习效果。然而有些练习的设计却存在着随意性,要么练习针对性不够,重难点不突出;要么练习灵活性不够,大量的简单重复;要么练习量过大,时间把握不科学等。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除了夯实基础,还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思路。首先要紧扣教材,研究考纲,明确重难点,精心选题编题。其次要了解学情,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各不相同,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分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降低难度,注重双基训练,提高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全面性;对于优秀的学生,要充分发掘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探讨、多方式表述,启发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由于英语学科拥有其不可替代的人文性和交际性特点,因此口语练习绝对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大量增加学生口头训练量。
真正的思维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有做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边实践边思考,本着教书育人的初心,不断探索解决之道。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