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是教学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进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审美教育进行概述,对高中语文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审美教育的开展方式进行简要论述,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20-01
引言
高中阶段,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不断的获得高层次的文化输入,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也是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进行铺垫,提高其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中的学习与生活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高中语文课程对学生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完美的履行自身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学生各类综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审美教育概述
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语文学科核心技能与能力。它包含学生对语言的构建与应用能力、对外界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以及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它意在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启发、陶冶其审美的情操,借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可以对美进行创造。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以美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以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材为美学载体,以教学过程为主要的培养渠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追求,激发学生对美进行创造。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阶段,一部分人对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语文教学与其它科目类似,具有相似性,可以直接利用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想法只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是对语言艺术进行探究的一门学科,且其本身还兼具着独特的美感,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生动有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将审美的相关元素,有效的应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内容,以美的视角、觉悟以及思想去感受语文独有的魅力与美感;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主动探索的动力,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拓展。所谓想象能力是指将大脑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加工、重塑,从而衍生出新的形态的一种过程。审美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感受进一步提高,并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想象与思维二者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想象力得到提升,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式
1.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审美教育。
语文的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促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基本上是流傳已久的佳作,其囊括了美的各个领域以及层面,同时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以及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有效的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对教材中的美学进行深入的挖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核心素养教育。
(1)感受语文教材中展现的自然之美。
首先,可以从语文的教材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奇特险峻之美。在《蜀道难》(人教版必修三)中,李白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语句,将蜀道之难的险峻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描述,将其所具有的奇特险峻之美,充分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粤教版选修一)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天姥山的巍峨、奇特、磅礴的气势进行了极为形象的描写,“横”、“拔”、“掩”三个字恰到好处的将天姥山的险峻、雄壮等特点展现出来。这些语句对大自然的磅礴气势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崇敬之情。
其次,在语文教材之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幽静、恬淡之美。《春江花月夜》(粤教版选修一)中,张若虚通过对月下的春江水、夜色、春花以及思妇的描绘,将一幅意境悠长的水墨画卷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利用自身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自然的幽静恬淡之美,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其细腻的笔法,构建了一个如仙境般的美好境界,引人入胜。
此外,语文教材之中还展现了自然的壮阔之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必修四)中,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堆雪”,将陡峭的山崖、汹涌的波涛,以及水浪飞溅的绮丽景色,进行了极为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在对险峻的景色产生恐惧之意时,也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壮阔之美,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振奋。
(2)体会语文教材中展现的品格之美。 品格之美,是社会之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其主要指人的品行、品德以及性格之美。在人教版必修四中,对人的品格之美进行了充分的展现。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与侮辱,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与廉颇挣一时之意气,廉颇听闻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实现了将相和的典故。这充分的描绘出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和大度的性格特征,也展现了廉颇知错能改的人性格特点,同时,将其二人的优秀品格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在《苏武传》中,面对卫律的一次次威逼与利诱,苏武无所畏惧,并对卫律的卖国行为进行了痛斥,展现了苏武铁骨铮铮的威武形象,以及其光明磊落和忠君爱国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与形象的展现,都是品格之美的集中表现。
2.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审美教育和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对其审美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首先,教师需要使学生理解,在文学作品当中,情感的重要性。情感是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发,比如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读就是一种有效激发情感的手段,借助音乐的渲染,学生可以对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与感情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感受,使其可以得到对文章意境的感悟,理解文章所蕴藏的美学,进一步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构建有效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作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审美教育的引导者,需要构建一个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意境,使学生可以对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美感进行有效的感受,使学生进入作品的美学世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共鸣,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行催化,成为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推动力。
3.充分利用课后活动,激励学生进行创造美。
学生对美进行创造,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進行审美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在课后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不断地提升自身对美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编写相关专题的黑板报,组织开展语文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将美进行展现。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与访问、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参加文艺演出等活动,对学生的审美视野进行开拓,并进一步的陶冶其审美情操。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具有创新元素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进行剧本编写,并进行排演、动手制作一些小模型,借此对学生的开放、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审美教学,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凭借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如果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缺少审美教育和审美素养,语文自身的教学过程,会逐渐走的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进而影响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此,在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以帮助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涛,巩道坤.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2018,644(09):54-55.
[2]常大伟.论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高中语文,2018(9):80-81.
[3]庄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18(4).
[4]刘琳.渗透审美教育,滋养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No.986(03):22-24.
[5]陈莉.以言语实践激活高中文言文课堂——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J].课外语文(下),2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