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技工院校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上进行了适合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探索,但在本土化发展上,仍有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深入分析技工院校发展现状,探究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以克服德国“双元制”水土不服的问题。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是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双元制”堪称“职业教育”的典范。“双元制”指的是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制度[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双元制”模式试点工作,经过几十年探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在观念认识、政策制度、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技工院校发展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是人社部门主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的学校[2],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学制教育,同时,对失业人员、青年求职者、退役士兵等群体进行职业培训,向社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截止目前,全国共有技工院校近3000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已成为就业率最高的教育类型,为我国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人社部组织制定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推广‘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办学模式”。近些年来,不少地区和学校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增强了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力。
  二、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遇到的问题
  技工院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了职业教育发展生命力。经过长期发展,技工院校总体规模维持在稳定状态,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但在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从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问题:受传统观念等众多因素影响,技能人才仍存在资格、学历等政策障碍和体制束缚,职业发展不畅、地位待遇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还未形成;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管理体制不同,长期以来,在发展导向、人才引进、资金投入、招生环境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政府、行业部门、教育部门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支持力度不够,招生、生均拨款、教师和毕业生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各地、各校不同程度的缺乏“双师”、“大师”,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引培、师资培养等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中存在学校热企业冷“两张皮”现象。另外,学校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当地产业发展不相融合,无法适应新形势,对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成为优化技工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技工院校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发展建议和对策
  1.优化社会环境
  为更好地改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的外部环境,从而加快技工院校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解决。一是激发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通过对技能人才激励、培养、使用等全过程综合施策,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待遇。二是推动相关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从源头和机制上找到阻碍技能人才工作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解决问题上精准发力,补齐技工教育发展短板。三是搭建校企融合发展交互平台,建立以多种平台为依托的长效合作模式。企业积极与技工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互派教学人员,消除学校学习与岗位所需之间的矛盾。
  2.努力强化自身
  基于良好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一是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学校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办学条件等内涵发展上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校际、校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校企融合层次。吸收先进院校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与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整合教育及行业、企业资源,实现联合培养、工学交替、双师带徒,促进高技能人才一体化发展。三是积极推进“双师型”人才的引培。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对专业领头人、教学名师等培养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3.本土化的探索
  对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法:一是教育模式本土化。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探索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接当地主导产业,打造精品专业,与企业共育人才、共享成果。二是师资本土化。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加强对企业能手、专技人员聘用管理。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学生之间交流与学习,引进更多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增强服务院校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巧妍,陈祥光,刘金海,孙玉梅,王友林.“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大学的实践反思及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01):28-31+41.
  [2]李欢欢.经济新常态下江西省技工教育发展研究[D].南昌大學,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