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游戏”为媒,让小班绘画“乐”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纲要》中指出“每个幼儿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然而在组织小班幼儿开展美工活动中,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不敢”动手,“懒得”动手,“无从下手”。这大大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在游戏的情节中、在角色的扮演中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快乐的情感。我在指导小班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绘画兴趣、绘画内容、绘画评价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游戏与美术活动自然的结合。从而保持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潜能。
  关键词:策略;游戏情节游戏情境;互动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小班孩子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展不够完善、知识经验缺乏想象力弱。在绘画活动中一般不愿拿笔,有的甚至有思想负担一看见笔和纸就哭,直叫“我不会”,真叫人头痛。通过实践教学我体会到: 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关键是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感受到绘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那么,如何组织小班的绘画活动,才能使孩子们喜欢绘画活动呢?
  策略一、游戏情节的导入,提升小班幼儿动手的愿望
  (一)设置神秘有趣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要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感兴趣。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会使幼儿的兴趣高涨,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会积极参与。
  如:在上美术活动《我给水果宝宝穿新衣》、《我给叶子宝宝穿新衣》……时,我在活动前先将一个水果宝宝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活动开始后我先是很神秘的对幼儿说:“快听是谁在哭呀?”然后边学哭声便认真地找起来,这时孩子们也很好奇,当孩子们也投入的寻找时我就惊奇的发现了水果宝宝,并对水果宝宝说:“你们为什么哭呀?”以水果宝宝的口吻说出水果宝宝的困难,激发幼儿帮助水果宝宝的困难,为水果宝宝穿新衣的愿望。再以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方式发给每位幼儿两个水果宝宝,请幼儿为水果宝宝穿新衣。教师投入的表演感染了幼儿,形成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达到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目的。给树叶宝宝们穿新衣、给小乌龟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也都是这样的。
  (二)将绘画工具拟人化,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绘画工具是美术活动中必备的物品,让幼儿与绘画工具建立起情感联系将有利于幼儿的绘画活动。如绘画用的油画棒、水彩笔我们拟人化的称之为笔宝宝,笔帽称之为笔宝宝的帽子,笔盒称之为笔宝宝的家。并且告诉幼儿笔宝宝要回自己的家,每个笔宝宝都有自己的帽子,要给笔宝宝戴好帽子再回家。把用画笔画画以拟人生动的形式比喻为幼儿笔宝宝要出来做游戏了,画纸就是笔宝宝的游乐场。为了鼓励小班幼儿能够运用多种颜色绘画,我会告诉孩子们笔宝宝都想出来游戏,要让每个笔宝宝都到游乐场上玩一会儿好吗。然后,我拿着画笔在纸上跳舞,美丽的花纹让孩子们惊叹。接着,我让幼儿找笔宝宝做朋友,和笔宝宝一起随乐曲跳舞,或圆圈舞,或踏步舞,或蹦蹦舞……,舞跳完后,画纸上便出现了各种痕迹:直线、曲线、点、圈等还有各种的色彩。除了油画棒、水彩笔外,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棉签宝宝、粉笔宝宝、吸管宝宝等。幼儿觉得这些作画工具新奇、有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让棉签宝宝跳舞,和吸管宝宝吹泡泡画。丰富多样的作画工具自然提升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策略二、游戏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一)绘画活动中的游戏情境
  根据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我在开展小班绘画活动中多以填画游戏活动为主,再附上一个有情趣的故事,使幼儿感到绘画活动就是一个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从而敢于动手绘画并乐于动手绘画。如:美术活动《扭扭宝宝找朋友》的活动中,目标是认识曲线并尝试画曲线。我先请幼儿学做扭扭宝宝用身体扭一扭,感受扭扭宝宝的扭动的特点,感受扭扭宝宝的快乐。然后我就以扭扭宝宝的口吻生动有趣的讲故事《扭扭宝宝找朋友》,边讲故事我边出示了四幅画面中有曲线的画。讲完故事后我又进行了“找扭扭宝宝”的游戏,请幼儿在四幅画中找出曲线的扭扭宝宝。最后请幼儿扮演扭扭宝宝也去玩找朋友做游戏,就是在画有画面的画纸上填画曲线,如给小鱼填画水纹线和水草等。整个活动是在扭扭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的,使绘画活动成为了游戏活动。由幼儿扮演扭扭宝宝使幼儿更加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在游戏的情节中认识了曲线,并尝试了画曲线。游戏的情境消除了幼儿畏惧的心理,使幼儿在快乐中获得了发展。多种填画的画面的选择,又满足了幼儿不同的个性发展。
  (二)制作活动中的游戏情境
  《纲要》中指出,“小班幼儿的制作活动是以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喜欢操作这些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他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为目标的。”因此在小班的制作活动中我通过玩线、玩色、撕纸、玩泥、团纸粘贴、剪面条等一个个小游戏,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如:美工活动《我的花雨伞》中,我们先观看了老师制作的课件“快乐的小蚂蚁”了解从一群小蚂蚁快乐的生活情境。有一天小蚂蚁出去玩,突然下起雨来,然后由教師扮演大蘑菇,小朋友扮演小蚂蚁宝宝,小蚂蚁们都希望到蘑菇底下去躲雨了,这时蘑菇妈妈提出要求,希望小雨点越下越大。蚂蚁宝宝就用蜡笔把雨点一点点的加粗加长,这样小蚂蚁们都可以到大蘑菇下去躲雨了。活动以动画的课件吸引幼儿进入游戏的情节,游戏中幼儿把自己当做了蚂蚁宝宝,在把雨点越下越大的过程中反复的巩固了画画的技能,并且发展了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通过打扮蘑菇妈妈多种颜色的选择还发展了幼儿搭配颜色的能力。通过游戏的情境使幼儿的小肌肉获得了发展。   策略三、游戏化的互动评价,提升幼儿绘画动力
  (一)绘画活动后的游戏评价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如在画圆圆的蝌蚪时,我以“青蛙妈妈笑了”来评价幼儿画的画。“你帮母青蛙妈妈找了这么多小蝌蚪,青蛙妈妈笑得多开心呀!”“你找的蝌蚪有的长得胖胖的,有的长得大大的,青蛙妈妈真高兴。”“这些小蝌蚪有的手拉手,有的抱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吗?”“某某小朋友帮青蛙妈妈找了许多彩色的小蝌蚪。”“某某小朋友的小蝌蚪的尾巴还在跳舞呢!”……又如画花儿时,我用指偶蝴蝶找喜欢的花的方式来评价。再如在地上用粉笔“筑篱笆”后,我让“大灰狼”来检查哪边的篱笆歪了可以挤进来,哪边的篱笆短了可以跳进来,从而指导幼儿马上补插“篱笆”。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提升了绘画兴趣。
  (二)制作活动后的游戏互动
  获得成功是让人欢欣鼓舞的,教师在孩子成功后,要让孩子确切地感受到这种快乐,孩子的制作兴趣才会如潮水般奔涌不息。如:在制作完“小兔面具”后,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唱有关小兔的歌,学小兔的动作,戴着小兔面具孩子们一起跳兔子舞。如:装饰完小羊后,把小羊送到动物园了。又例如,在完成各色点心的泥工制作后,让孩子开展点心展览评比活动,过后再送到角色区“娃娃家”中,供孩子游戏,把成功的快乐延长再延长,这样,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制作带来的快乐和自豪。同时教师对孩子成功后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给孩子今后“勤”于制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践证明,小班幼儿的情感易受游戏情境的影响,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性美术活动使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和绘画潜能得到提升,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和自身的激情去引导幼儿激发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绘画、制作的兴趣,并且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水平。我在用游戏的巨大力量引导幼儿的同时,还不断的鼓励幼儿敢于动脑动手,敢于钻研,大胆创造,独立思考,并将这种引导和激励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大的激发小班幼儿的绘画潜能。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林淋、吕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小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1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幼儿园  315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9043.htm